万军喜博士:规模化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的过程管控解决方案(报告)

发布时间 | 2021-11-08 11:00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901
论坛 氧化镁 氧化锆 磷酸铁锂 纳米材料 电池材料
导读:NCM、NCA三元材料因其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长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因其长寿命和高安全性占据了动力电池的半壁江山,水性锌离子电池具有材料无毒价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

NCM、NCA三元材料因其高的比容量被认为是长续航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因其长寿命和高安全性占据了动力电池的半壁江山,水性锌离子电池具有材料无毒价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在大型储能领域具有很高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严重受制于其原材料的性能,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采用湿化学法制备粉体材料具有化学组分均匀、尺寸可达纳米级、形貌可控、掺杂容易等多种优势,成为了工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的方法。

三元材料微观结构

此外,锂离子电池中用作材料包覆等改性方法的添加剂的纳米SiO2ZrO2Al2O3等也大多是采用湿化学法制备。

湿化学法通常包括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喷雾热分解法等,通过液相之间复杂的化学反应来制备,能够生产综合性能更佳的材料,但相对而言过程管控的难度更高。

工业生产中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是企业生存的核心要素,如何缩短流程、稳定工艺、高效的制备出性能稳定可控的材料一直是科学界和工业界追求的方向,也是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卡脖子难题。

万军喜研究员长期开展材料、方法、工艺、设备四位一体的研究,基于工艺保障材料性能,设备保障工艺参数和设备适用是基础,用好是关键的理念,系统开展了过程强化连续反应制备纳米粉体材料的方法、工艺和设备研究,并进行了锂离子电池材料、锌离子电池材料、纳米ZrO2、纳米SiO2、纳米Mg(OH)2等多种粉体材料的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放大直至规模化工业生产的探索,通过研究结合实践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过程强化管式连续反应规模化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的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备节能减排、绿色化工,工艺可控性强、易于放大生产,适用于多种配比的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简化、效率提升等优势,对于当下三元材料生产的改进提升有很大的价值。

如果您对该方案的详细内容感兴趣,请一定不要错过即将于11月23~25日,在深圳开展的“2021年全国新能源粉体材料暨增效辅材创新发展论坛,届时将由来自玉林师范学院万军喜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这种过程强化管式连续反应在锂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机会难得,欢迎参加!

报告人简介

玉林师范学院 万军喜博士

万军喜,男,玉林师范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在湿法过程强化连续微反应制备纳米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产业化应用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实现了年产千顿级磷酸铁、氢氧化镁氧化锆等纳米粉体的产业化转化。主持承担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申请中国专利40余件,参与编写专著2部,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SCI和EI收录13篇)。


粉体圈会务组

版权声明:  

本文为粉体圈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复制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