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清教授级高工:粉体功能改性技术及装备与助剂的选择探讨(报告)

发布时间 | 2024-12-20 10:50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525
导读:12月26-28日,粉体技术分会将在珠海举办“2024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八届)”,会上汪忠清教授级高工将带来题为“粉体功能改性技术及装备与助剂的选择探讨”的报告。

为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需要,无机填料在朝着粒径超细化、结构复杂化和表面活性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结构复杂化和表面活性化可以起到提高材料综合性能或多功能性,以及实现特定化学性质或表面活性的作用,粉体表面改性正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和必要手段。


汪忠清1988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学院)无机化工专业。九十年代初开始超细亚纳米粉体功能改性研究,通过比表面孔隙控制应用于石油裂解加氢催化剂生产代替进口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发表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大孔容拟薄水铝石的研制及工业应用,拥有技术专利,学术论文发表在一级刊物《石油化工》。 2000年后至今一直从事新材料加工及新型粉体改性剂端胺基多元醇酯的开发及应用,主导开发的复合功能增强剂在塑料中成功应用,作为高新技术产品为国内知名UPVC型材加工企业性能提升取得技术突破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多家知名粉体及材料加工企业合作,在新型立磨、环辊磨、球磨及间歇或连续粉体改性设备上,对粉体进行多功能双亲改性技术研究及在高分子材料应用开发,担任《塑料制造》杂志编委发表多篇关于改性粉体在各种材料应用研究论文。

12月26-28日,粉体技术分会将在珠海举办“2024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八届)”,会上汪忠清教授级高工将带来题为“粉体功能改性技术及装备与助剂的选择探讨”的报告,内容包括对干法、湿法、气相法改性技术的方法、工艺、改性剂配方和设备等全面梳理总结;理论结合实践介绍分析各类偶联改性剂的机理和作用;对改性效果进行评价的表征手段与应用案例等。汪忠清基于主导改性剂开发和应用的成功经验,以及在各类设备和工艺的粉体项目中的实战积累的分享,能够为粉体改性项目最终实现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人简介


汪忠清教授级高工现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钱海燕教授团队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改性粉体在生物降解材料、环保功能材料、新型无卤阻燃材料等各种新材料的应用开发。

 

珠海粉体检测交流会会务组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