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了粉体圈,您就合作了整个粉体工业!
日前,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ReviewLetters)发表了来自瑞典隆德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林雪平大学三所高校的联合研究成果,科研团队无意之中开发了一种大面积自下而上合成二维(单层)蜂窝碳化硅的颇具前景的技...
近日,受蜂巢启示,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祥龙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智林杰,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微米硅结构化策略(界面双重共价调控的各向同性渠化)。通过微米硅的锂化、去锂化及多巴胺改性,研...
2023年2月7日,由九州大学全球创新中心、大阪大学科学与工业研究所和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成功合成了均匀多层六方氮化硼,并已使用该技术改善了大型石墨烯器件的性能。研究背景在半导...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李清文团队开发出具有定向孔结构的多功能钴镍负载石墨烯/碳纳米管泡沫(NiCo@RSF),它除了具备出色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屏蔽性能,还表现...
近日,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mericanChemicalSociety)发表了科研人员利用“球磨”和氮化硼,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完全分解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报告。这不仅为修复环境引入新策略,也开启了氮化硼材料的新用途。...
1月23日,日本第一稀元素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宣布,开发出一种新的氧化锆粉体,以其制备的氧化锆陶瓷与以往相比,在具备相同强度的同时,拥有约3倍的高韧性,以及在热水环境下也不会劣化的“水热劣化”抗性。开发背景氧化...
目前,锂离子电池应用于手机、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但锂离子电池也存在寿命短、易过热、原料供应难等缺点。作为一个替代选择,锂硫(Li-S)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且它的原料硫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全球各...
1月17日,东北大学宣布,由该大学先进材料多学科研究所和名古屋工业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不含稀有金属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与现有的铁基正极材料相比,容量翻了一番。研究背景钴和镍等稀有金...
1月11日,自然期刊(Nature)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富勒烯C60分子晶体进行电荷注入,在常压条件下构建了C60聚合物晶体以及长程有序多孔碳晶体(LOPC),并实现了其克量...
近日,天津大学教授陈亚楠、胡文彬、许运华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数秒内合成正极材料的高温热冲击策略,并通过高温热冲击策略成功合成了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在内的几种典型正极材料。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万里行 | 营口航盛:40年匠心传承,如何引领中国粉体装备智能化升级?
万里行 | 稀土国创中心:破解稀土微纳米粉体产业化的“卡脖子”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