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厦钨曾雷英院长:适应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开发(报告)
2021年11月18日 发布 分类:行业要闻 点击量:1259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一直以来,行业内总是在寻求低成本、高性能、充电快的电动汽车电池全固态电池相比传统液态锂电池具备更高的比能量和更好的安全性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锂电池之一。使用固体材料作为电解质相比之下不易发生短路,起火等风险小其特点是电极和电解质交替排列,易于叠层化。因此,单位重量的能量密度比现有锂电池高,在电池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距离。


但是固态电解质的存在也引入了新的问题如固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低、功率密度低、循环性能差、固-固界面接触不良以及依然还会存在的锂枝晶等其性能表现取决于于固态电解质本身和电极-电解质界面的性质


-固界面容易存在空隙

固态电解质本身的性质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离子电导、电子电导和自身结构当前对固态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成为全固态电池最受关注的方向,其电导、晶界结构等性质是决定全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但与此同时,固态电解质与正、负极的界面稳定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会限制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

尤其在正极结构中,包括活性物质、导电剂和固态电解质等在内的不同组分之间-固界面的稳定性,如电化学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等限制了电池的容量发挥和循环寿命,是阻碍电池性能提升的主要瓶颈。若将传统正极材料直接应用于全固态电池会存在体积膨胀问题和界面阻抗增大问题,对电池性能影响非常大。

因此要想推动全固态电池尽快实现产业化应用,对各项材料的适应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尤其是正极材料。在即将于11月23-35日举办的“2021年全国新能源粉体材料暨增效辅材创新发展论坛上,将由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研究院院长曾雷英先生带来报告《适应全固态电池应用的正极材料开发》,现场讲解厦钨新能源针对正极材料在全固态电池应用的适应性问题,从前驱体合成、材料形态到界面改性上做的一系列工作。如果您对相关内容感兴趣,欢迎前来参会。

报告人简介


曾雷英,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研究院院长、获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福建冶金技术领军人才等称号。2007年至今在厦门厦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材料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公司各项技术项目,开发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广泛获得国内外一流客户的好评。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0余项


粉体圈会务组

版权声明:  

本文为粉体圈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复制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