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粉体大量用于塑料、涂料、造纸等传统行业,石墨作为当前主流锂电负极材料则归属新能源领域。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传统行业遭受猛烈冲击,而新能源却备受瞩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钙粉企业调侃自己为“丐(钙)帮”,石墨负极企业则身居“显位”。其实,二者同为低硬度非矿材料,也同处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其加工生产工艺乃至装备技术升级的路线惊人相似,粉体工业万里行项目团队在实地走访福建龙亿粉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龙亿装备)后,有太多感受和收获迫切与大家分享。
非矿高性价比王者——环辊磨
在碳酸钙等非金属矿加工领域,国产原创的环辊磨凭借“超细粉碎+节能高效”双优势脱颖而出:其采用多辊协同研磨技术,成品细度远超传统雷蒙磨;同时通过紧凑型设计实现比传统球磨机节能30%以上,以极高综合性价比打破进口粉磨设备的垄断格局。
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环辊磨生产商,龙其工业制粉装备还广泛包括冲击磨、立磨、连续改性机、烘改磨、水磨、分级机、解聚机、整形机等,基本囊括矿石→粉体→分级→改性的粉体制备和深加工全工艺流程。其核心产品性能指标及能耗控制能力已获全球最大碳酸钙生产商欧米亚(Omya)的认可,成为其环辊磨全球指定供应商,印证了龙亿装备在超细粉体加工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与设备稳定性。
环辊磨完成装配等待发往海外
2000年至2010年,国内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也有行业竞争激烈度提升和大宗原材料需求扩大,集破碎、粉磨、烘干、分级、输送功能于一身,单机产能更大且更环保的立磨逐步走向舞台中央。当时的环辊磨结构还不成熟,设备存在部件寿命短和维护难度成本高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产线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配套输送和改性等也未形成标准——当时钙粉企业给人普遍也是“黑皮鞋进,白皮鞋出”的脏乱印象。
龙亿装配车间一角
升级进化——智能、集成、管理
2010年前后,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先后爆发,国内锂电企业加速布局和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正负极材料产业热潮持续至今。而在龙亿装备潜心钻研,完成对非矿生产线全方位升级改造后,也顺利搭上新能源快车,可谓“厚积薄发”,或者可以说“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1、软件
龙亿装备三厂主要进行石墨负极生产加工,车间均采用智能集成操控,极大节约人工成本。车间里只生产区旁一间透明隔间,有为数不多几人各司其职,或做测试,或在监控。而这样的场景已经在龙亿的客户中普及和扩大,万里行项目团队还沉浸在震撼和赞叹时,被告知设备智能化升级还在继续,后续引入在线监测和远程调控技术支持的工作已经开始,这将有利于实时优化设备参数(如转速、风量),减少人为误差,提升产品一致性。
2、硬件
负极车间不仅没什么人,更没有脏乱差的现象。石墨原材料和粉体产品可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多大影响,干过非矿的人多少会有一些心理预期。但这里的洁净、整齐还是会令人“措手不及”——“全密闭生产,从原料到产出全流程负压输送,分级、解聚、干燥等功能全集成”,龙亿装备针对天然石墨和合成石墨分别选择环辊磨和冲击磨搭建产线——天然石墨以鳞片结构为主,需在粉碎过程中尽量减少鳞片断裂,以保留其高导电性和嵌锂活性,环辊磨+冲击磨的粉碎方式对层状结构的破坏较小,且能通过分级系统精确控制粒度分布,配合整形机可以优化颗粒形貌,满足动力电池对高倍率性能的要求。
3、管理
龙亿装备吸收结合日式企业管理理念,从办公室到生产现场都有体现。公司按不同功能或不同系列设备组建研发团队,不断对设备打磨和完善,这才有了如今前后贯通,顺畅稳定的自动化生产线。车间的管理看板、责任区、点检表、公告栏可以让每个员工清晰工作内容,所有事项进程井井有条。这已经不仅是优化环境和提升效率,更是对产品和安全负责的企业文化。
小结
从非矿到锂电,从磨机到全自动智能产线,龙亿装备是中国粉体装备原创研发和升级进化的代表,也展示了中国制造走向“智造”的过程,不仅为海内外广大粉体企业生产高性价比和稳定粉体原材料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诸多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粉体工业万里行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