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28日,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主办的“2024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八届)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2024年年会”于珠海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粉体材料和粉体设备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相关从业人员,共同探讨在后疫情时代粉体领域的新兴技术、热点应用领域及相关疑难点,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在会议签到的当天晚上,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召开了理事会,分会秘书长孙柯先生就2024年粉体技术分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将在2025年启动“中国粉体工业万里行”活动。通过走访的形式,深度与会员单位沟通交流,以有效解决会员单位面临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国粉体产业的发展。
理事会结束后,粉体技术分会还策划了一场以“纺织品喷墨印花墨水与颗粒制备技术”为题的圆桌论坛,数位相关行业专家就当前纺织品喷墨印花墨水的现状、难点、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讨:
广东省胶粘剂行业协会油墨分会王小妹会长就墨水技术的发展动向进行了介绍,并着重分析了当前市面上主要的4种纺织墨水(热升华、酸性、活性以及涂料纺织墨水)及其技术难点。
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所的李学敏所长就墨水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机颜料未来应该重点关注光刻胶、显示器、数码喷墨等领域。
广东荣思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周广滨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德鲁巴印刷展的所见所闻,对展会中备受瞩目的One Pass数字喷墨印刷机着重进行了介绍,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未来墨水的发展将聚焦在“环保、再利用、个性化”三方面。
珠海市打印设备及耗材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谭静娴女士指出当前打印领域在剧烈收缩,工业领域或将成为墨水行业未来的发展突破口。
圆桌论坛现场的听会人员提问热情高涨,对生产研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不断的解答与讨论过程中,圆桌论坛圆满结束。
圆桌论坛现场
会议现场
正式会议开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秘书长孙柯及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阮建军致开场词。
以下是本次会议报告的精彩回顾:
报告1:粉体材料常规检测方法总结及不同检测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报告人:曾宪荣 创始人、技术总监
单位:广州普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初步介绍了粉体的特性及相关新兴应用领域、粉体工业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涵盖形貌微结构分析、成分分析、物相结构及取向分析、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粒度分析的测试分析方法,并结合案例讲解测试分析过程中会遇到的影响因素。
报告2:AI辅助下对粉体材料中的水分子进行锁定,去除,表面屏蔽和功能化
报告人:薛奇 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系主任
单位: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首先简单介绍了粉体表面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以及粉体材料在集成电路中的相关应用,以水分子会在半导体中引发阳极导电丝失效、影响介电常数、集成电路元器件内部水汽含量超标、影响6G信号传输4大问题为切入口,详细介绍了可用于检测粉体表面疏水性的表征手段——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并通过案例展现人工智能在粉体材料表面处理的作用。
报告3:悬浮颗粒体系表征:光散射技术的意义与实践
报告人:郭志斌 国际高级应用工程师
单位: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报告主要聚焦悬浮颗粒体系稳定性的表征,对动态光散射技术、电泳光散射技术以及静态多重光散射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用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铝三种CMP抛光液案例介绍了相应的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4:粉体表面能测试及其对研发与生产的指导意义
报告人:石琳琳 应用工程师
单位:司迈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报告从反气相色谱技术、Fowkes理论、影响因素及应用几个方面对粉体表面能测试进行了系统性的讲解,并着重强调了“粒径越小,表面能越大”是一直以来大众对表面能认识的误区,最后使用钴酸锂、天然石墨、碳纳米管、甘露醇、复合材料作为案例展示粉体表面能测试对于研发、生产的重要意义。
报告5:粉体材料的物性分析技术
报告人:李毅鸣 粉体检测设备专员
单位:码科泰克(上海)探伤设备有限公司
报告以固态电池作为切入点,强调了粉体物性分析对于材料生产和研发的重要性,将粉体性质的评价分为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两方面,结合码科泰克的专利技术、设备对粉体的粘附性、破碎力、剪切力、摩擦特性、水分吸附特性、带电量的测定方法及相关应用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
报告6:国家标准GB/T 41949-2022颗粒.激光粒度分析仪.技术要求关键条文解读
报告人:张福根 博士、董事长
单位:珠海真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报告针对2023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GB/T 41949-2022颗粒.激光粒度分析仪.技术要求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以制定标准的背景、标准的主要内容、标准涉及的几个关键技术为主体,指出当前市场存在的不良现象,并深度分析该标准的颁布和推广,对整体行业的重要意义。
报告7:粉体材料比表面积、孔径、孔容表征方法及应用
报告人:高鹏 应用工程师
单位:北京精微高博仪器有限公司
报告首先介绍了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表征方法、相关测试模型、特性及适用范围,结合导热粉体、银粉材料、氧化铝、无定型二氧化硅的特性及相关应用案例,深入分析各项因素对于粉体性能的影响。
报告8:粉体分散性和包覆特性的核磁共振应用及评价
报告人:燕军 教授、博士后工作站站长
单位: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主要聚焦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介绍了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分类、特性、工作过程、应用场景及测试结果的表现形式,就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高场核磁共振技术的不同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通过电镀液稀释监测、氧化铝颗粒表征、碳纳米管浆料二维核磁、纳米微球表征评价、化妆品反应终点判断等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案例,集中展现核磁共振技术在粉体表征的优势。
报告9:进阶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与工艺优化实践
报告人:陆向云 应用科学家
单位:麦克默瑞提克(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报告以粉体行为的复杂性为切入口,突出优化、调整粉体工艺的重要性,介绍了FT4粉体流变仪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特点,随后通过案例详细阐述粉体的稳定性、可压性、透气性、剪切特性、摩擦特性等性质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应对措施。
报告10:粉体表面积的测定方法与准确性评价
报告人:杨正红 总经理
单位: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回顾了朗格缪尔单层吸附理论、多层吸附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于当前BET方程被滥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BET会低估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对动态流动法、真空体积法两种表征方法的原理、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针对锂电材料测试误差大、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整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并结合相关测试验证结果。
报告11:黏性粉体以及其单个颗粒的力学性能综合表征技术研究
报告人:南文光 副教授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报告主要分为单个颗粒和粉体两个板块,介绍了可以适用不同板块的力学性能表征技术、特点及影响因素,其中单个颗粒主要聚焦在粒径分布、颗粒形状及重构、滑动摩擦系数、界面表面能,而粉体主要聚焦在流动特性、振实密度、休止角、可压缩性、内聚指数。通过案例结合相关粉体特性,展现不同的应用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表征方法的重要程度。
报告12:微纳米颗粒的图像法测试技术与新仪器介绍
报告人:蔡小舒 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报告首先介绍了目前纳米颗粒测量技术的热点应用领域,对偏振图像动态光散射法、静态光散射法、离焦图像法、彩色图像法几种技术在纳米颗粒检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讲解,最后提出不同测试方法结合检测的定制化设备应用。
报告13:粉体功能改性技术及装备与助剂的选择探讨
报告人:汪忠清 教授级高工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报告从粉体表面功能改性方法、粉体功能改性技术及设备选择、粉体表面偶联改性助剂、表面改性产品的表征及应用几大类阐述粉体改性技术的工艺难点、核心关键以及粉体改性设备选择的重要性,结合实践应用对不同改性技术、设备、助剂的适用范围进行详细讲解,对粉体改性从上到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报告14:颗粒强度的测试方法及实际应用价值
报告人:李兆军 研究员
单位: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报告主要聚焦在颗粒抗压强度这一方向,分别对球形、条形、柱形三种颗粒的特性、测试结果的影响因素、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对《颗粒抗压强度的测量》国家标准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以突出展现抗压强度对于粉体性质评价的重要意义。
报告15:粉体制备过程多尺度仿真
报告人:周俊杰 教授
单位:郑州大学
报告详细介绍了MDO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优势,综合汽车、功率器件、能源装备、矿物浮选分离等应用案例,展现其利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找寻产品体系的整体最优解,为产品的开发及优化提供强大助力的特性。
总结
在本次会议圆满结束之际,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衷心感谢所有参会者的倾情支持。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作为以“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开拓材料应用未来”为目标的行业性组织,我们深知产品性能及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粉体检测及表面修饰技术作为能够提升材料产品性能及附加值的有效手段,是如今企业能够逆流而上的一大关键。本次会议的召开,既是一场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性技术交流论坛,也是一次针对一年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聚焦新技术、新产品、新领域,与诸位共同推动粉体行业的发展!
珠海粉体检测交流会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