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的空间遥感卫星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就相当于镶嵌在天空中的眼睛,时刻关注着这个世界的细微变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空间遥感卫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比如美国一些高分辨率的卫星,能“看”到地面上一张报纸的大字标题。而要提高卫星的分辨率,大口径、长焦距、轻型的“空间相机”是关键。
高分二号拍摄的北京西直门地区
我国的“高分二号”、“高景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以来,已经不断地向地面发出高清照片,这其中就有碳化硅基复合材料的功劳所在。在太空中拍摄高清照片需要“轻空间相机”,要打造“看得清又很轻”的空间相机,让天上卫星“拍到好照片”,需要相机的光学支撑结构大、轻,还要高稳定;也就是在承受振动和温度波动时,米级光学支撑结构的尺寸变化要稳定在几个微米以内,即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左右。据了解,空间相机的光学系统容不得半点偏差,如果有将近百万分之一的变化,这个相机就无法正常工作。
受材料热胀冷缩和吸湿膨胀等因素影响,常规材料加工而成的光学支撑结构在空间环境应用时尺寸变化较大,严重时还会造成空间相机难以成像。而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董绍明研究员领衔的“大型高稳定轻量化C/SiC整体结构成套制备技术及空间遥感应用”项目,为我国的遥感卫星拍摄高清图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碳化硅基复合材料”与传统殷钢支撑结构相比减重50%,相机结构稳定性提高1倍,成像响应时间缩短1倍,助力中国卫星成像分辨率达到亚米级。
参考来源:中国新闻网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