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圈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16年10月19日,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秋芳教授担任第一届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另外四位委员分别是:上海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兼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蔡小舒教授;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亚光教授;河南长兴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志昂教授;长沙矿冶研究院首席专家,矿冶装备研究所所长张国旺教授。2017年,粉体圈专家委员会新增成员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占丰博士,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吴萍高工。(更新)
粉体圈第一届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
专家委会成立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有能力、有效率,真正以帮助粉体企业为主要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团体。今后涉及的内容将会包括:
1、粉体投资项目评估;2、粉体企业技术解决方案提供;3、粉体产学研转化平台;4、粉体企业竞争力评价。
粉体圈专家委员会成员简介:
吴秋芳教授
吴秋芳,男,1958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超细粉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专家组专家,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和化工学院教授,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化学工程研究和教学,职务发明专利60多项,专著有《信息用化学品》和《超细粉末工程基础》。先后在磁性材料、涂料、纳米碳酸钙、岩棉等生产企业兼任总工程师,为我国纳米碳酸钙赶超世界先进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徐汇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第六届徐光启科技奖章金奖。2007年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2009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12年11月获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授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工作者”称号。
蔡小舒教授
蔡小舒,男,1955出生,工学博士,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所长,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热能动力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研究领域涉及到颗粒测量、两相流在线测量、光谱在线检测分析及应用、排放和环境监测、热能工程、透平机械及节能等。
现担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兼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兼多相流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兼多相流专业委员会名誉副主任、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68)委员和颗粒分技术委员会SAC/TC168/SC1)委员、上海颗粒学会理事长、上海能源研究会能源洁净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机械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并是《Proceedings of IMechE Part A: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Particuology》、《KONA Powder and Particle Journal》、《Frontiers in Energy》、《工程热物理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动力工程学报》、《中国粉体技术》等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等。
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863、973计划项目,欧盟项目和美、德、日、波,捷等国外项目等,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近20项。著作有《颗粒粒度测量技术及应用》。
孙亚光教授
孙亚光,男,1962年出生,工学博士,曾就职于河南焦作化工总厂(现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多年,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后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担任科技开发处副处长。2000年加盟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目前,在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在从事化工工艺、粉体技术、特种陶瓷、矿山工程、矿物加工等领域工作,参加了多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撰写了90多篇立项报告、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
现担任全国化学标准化委员会无机化工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专家组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委员会理事。
孙志昂教授
孙志昂,男,1961年出生,教授级高工。1982年本科毕业分配到郑州轻金属研究院,从事特种氧化铝粉体材料的研发工作, 1990年创建郑州轻金属研究院特种陶瓷研究室,并任室主任至2000年。现任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河南长兴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工作期间:1986-1987年受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公派到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瑞士铝业公司研发中心(访问学者),研究内容:特种超细氧化铝制备方法的研究;1998-199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公派到美国内华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内容: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特种氧化铝和超细粉体材料的研究及相关生产工艺,设备应用的研发工作。共研发出特种氧化铝和超细粉体材料新产品二十多种,两项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十多项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独立研发出的“高压开关环氧浇注用α-氧化铝”,“陶瓷膜支撑体用α-氧化铝”,“飞机发动机叶片渗铝用氧化铝”及“亚微米α-氧化铝超细粉体”等多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欧美日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1995年入选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2007年当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第三层次人选,现担任中铝公司,河南省和福建省科技厅专家组专家。
张国旺教授
张国旺,男,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沙矿冶研究院首席专家,矿冶装备研究所所长。
多年从事新型选矿设备和环保设备研究开发、破碎磨矿(超细磨)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超细粉体工程技术及矿物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非金属矿超细粉碎提纯及改性技术研究工作,在超细粉碎理论及装备技术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主持和参加了1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细磨技术研究学术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局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细磨磨矿装备和选冶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非水环境中材料制备的机械力化学行为及其精细调控机制》、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大型亚微米级超细粉体成套装备及制备技术》、“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高效节能磨矿设备的研制》、《共伴生难选钼矿资源选矿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新型高效大型搅拌球磨机》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省部级鉴定成果共3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超细粉碎设备及其应用》和《现代选矿技术手册(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专著2本。研制的立式搅拌磨矿机专利产品已在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应用500多台。
郑占丰博士
郑占丰,男,1980年出生,理学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15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目前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以及光催化绿色合成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Mater.、J. Mater. Chem. A、Chem. Commun.、Chem.-Eur. J.、Green Chem.、ChemCatChem等发表论文60余篇(SCI引用 >3000次)。
吴萍高工
吴萍,女,高工,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质检中心主任,国际精细陶瓷标委会(ISO/TC206)国内联络人、全国工业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4)副秘书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工业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测试技术分会理事、淄博高新区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任等。
在先进陶瓷、耐火材料、无机非金属矿及制品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分析评价及标准化相关工作领域,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常年积极推进我国工业陶瓷领域标准化工作,通过五年的坚持便使得工业陶瓷标准数量从原来的40余项达到现在的107项,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由于标准化管理是现代化工业的基石和创新的基础,先进、标准化的陶瓷粉体检测评价方法更是陶瓷粉体性能得以改进的关键因素,因此她的成果为工业陶瓷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粉体圈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