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CEATEC 2024”展会上,成立于2021年由东京大学孵化的初创企业Gaianixx(ガイアニクス)在展示了其研发的“多能性中间膜”技术。该技术旨在提升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的附加值,并降低其成本。
据悉,中间膜是在基板与其上生长的第一层膜之间生成的膜,起到缓和二者之间晶格常数差异的作用。这项技术在提升蓝色二极管发光效率方面已有显著成果。Gaianixx通过利用马氏体相变的现象,进一步改进了这一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多能性中间膜”。
多能性中间膜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特定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保持晶格关系不变的同时,材料自身产生伸缩的现象,常用于钢铁材料的表面处理。Gaianixx的多能性中间膜通过在膜中引发马氏体相变,使得基板与第一层膜的晶格常数相匹配,形成单晶结构。Gaianixx的CEO中尾健人解释道:“中间膜通过感知上下层的应力,并通过伸缩来尽可能地缓解这些应力。”
Gaianixx还展示了Cu(铜)和MgO(氧化镁)等难以在Si(硅)基板上形成单晶膜的材料并表示他们正在和客户共同开发AlN(氮化铝)单晶膜,推进GaN相关项目,同时也将目标瞄准了PZT(锆钛酸铅)等压电元件的应用。
目前利用多能性中间膜可实现单晶化的金属材料包括Pt(铂)、Ag(银)、Al(铝)、Cu(铜)、Mo(钼)、W(钨)以及MgO。Gaianixx指出,市场对MgO的关注也在提升。如果通过多能性中间膜能使大口径MgO基板的生产更为便捷,其成本将有望降低。
在CEATEC的展位上,Gaianixx展示了通过多种金属形成的单晶膜样品(左),以及单晶化的4英寸MgO晶圆(右)
此外,Gaianixx也将目光投向了未来有望快速增长的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市场。当前SiC基板质量不稳定、成本高昂且供应量有限。如果多能性中间膜能够在Si基板上实现高质量的SiC外延生长,并解决品质、成本和供应问题,SiC功率器件的成本有望大幅下降。“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者。”中尾健人如是说。
粉体圈Coco编译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