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全球性需求时,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无疑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催化剂性能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活性组分固然是关键,但承载活性成分的催化剂载体也决定了活性位点的数量、可达性、稳定性及反应微环境,因此其决定了催化剂性能的上限。面对复杂的处理物质和不同反应条件,单一结构或成分的载体往往难以兼顾选择性吸附、反应活性等。因此,针对载体开展多维度改性,是提升催化剂整体性能的关键策略。本文我们一起看看常见的催化剂载体改性技术。

来源:网络
一、物理改性策略
催化剂载体作为负载活性组分的关键骨架,其比表面积、孔道系统和粒径分布等物理结构或性质直接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密度与分散性、反应物传质效率及机械稳定性。因此,物理结构改性成为优化载体性能的主要策略之一,可通过定向调控比表面积、精确设计孔道(包括造孔、扩孔及填孔)以及控制颗粒尺寸等方式,实现催化剂在特定反应体系中的高效化与长效化。
1、比表面积调控:
比表面积的提升可通过最大化活性组分的可负载面积,使活性成分广泛分散,从而提高反应的可及性,增强催化性能。同时,高比表面积的载体还有助于形成边缘、角和顶点位点,这些位点配位不饱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目前,高比表面积的调控主要依赖于对溶胶凝胶法、水热法、模板法等制备方法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控。比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催化剂载体时,可选择合适的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的种类和调控水解与缩聚反应条件(PH值、反应温度等)使其交联成纳米网络结构;模板法则是通过多孔硅等硬模板和表面活性剂胶束等软模板等的空间限域作用构建高比表面结构......
2、孔结构优化:
为了确保反应物快速进入载体内部,接触活性位点,同时避免产物在孔内积聚,影响反应平衡,催化剂载体的孔径需与产物分子尺寸匹配。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多孔材料的孔径微孔、介孔和大孔,其中微孔孔径在2nm以下,通常用于限制分子尺寸,提高选择性,但易造成传质阻碍;介孔尺寸在2-50nm,是常见的催化剂载体孔径范围,有利于反应物扩散和活性位点分散;而大孔则大于50nm,其传质性好,但比表面积较小。

孔结构按孔径分类(来源:微谱先进制造技术服务)
3、颗粒粒径控制
催化剂载体的粒径影响活性成分在其表面的分布,比如纳米尺度的催化剂载体,其比表面积比微米尺度大,可以显著提高负载金属的分散性,从而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物的活化能力。同时,载体微观结构的均一性也有助于反应热分布均衡,减少局部热点造成的催化剂烧结失效。
二、化学改性策略
传统的物理改性主要是改善传质与分散性,而化学改性则通过掺杂金属元素或引入表面官能团调节载体的酸碱性、电荷分布、氧还原能力等,赋予催化剂更精准的选择性和更密集的活性点位,实现对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精准干预。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金属掺杂改性
通过掺杂特定元素进行改性,可改变载体的电子分布,促进活性组分形成高价态或引入新的能级,增强催化活性。同时,掺杂元素可与活性组分形成强相互作用,抑制催化剂颗粒团聚或溶解。如在脱硫反应中,以掺杂Ce元素的γ-Al2O3作为催化剂载体,Ce元素具有可逆的四价铈/三价铈(Ce4+/Ce3+)氧化还原对,可在反应过程中提供活性氧参与有机硫化物的氧化降解,提高催化效率。
2、表面酸碱性能调控
通过控制载体表面的酸碱中心分布(如掺杂碱土金属或硅改性),可精确调节催化剂的吸附选择性。酸性位点通常由载体表面的羟基(-OH)、铝氧四面体(如γ-Al₂O₃)或分子筛中的硅铝比(Si/Al)调控,有助于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常见于加氢脱硫、裂解等反应。碱性位点则由载体表面的金属阳离子(如Mg²⁺、K⁺)或氧空位形成,有利于稳定中间态和抑制副反应,参与特定反应(如甲烷干重整)。
3、氧化还原性能调控
对于涉及氧迁移或表面氧物种参与的脱硫反应(如氧化脱硫),载体的氧化还原性能尤为重要,通常有氧空位构建、变价金属载体设计两种方式进行调控。其中氧空位可通过热处理,电化学诱导、掺杂诱导缺陷等手段构建,而变价金属载体设计则利用多价态金属(Ce,Mn,V等)的可逆氧化还原能力,在催化反应过程中提供活性氧参与氧化反应。

CuO催化剂掺杂CeO2后的晶体结构图
(来源:《测试表征系列 | 氧空位及材料缺陷的常用表征方法与应用实例解析》.测试GO)
三、功能复合材料构建
传统单一组分载体在复杂催化反应中常面临功能局限,因此通过整合多类材料的优势,形成多功能复合载体,是目前催化剂载体改性研究的重要趋势。
1、金属有机框架(MOFs)复合载体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无机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构成的结晶多孔材料,本身具有优异的多孔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微孔结构以及良好的吸附能力,将其与氧化物(如ZrO2、CeO2)复合,可实现比表面积与结构稳定性的协同提升。

MOFs结构
(来源:Jacky Wangle .金属有机框架(MOF)基催化剂在可持续能源技术中的应用.AIE荧光材料)
2、碳基复合材料
石墨烯、碳纳米管、活性炭等材料作为载体,不仅可在低温下吸附硫化物,还可负载金属组分实现催化功能。
3、分子筛-氧化物协同载体
分子筛是一类硅铝酸盐多孔晶体,具有规整的孔道或“笼子”结构,本质上是孔径大小为分子量级的“筛子”,能将比它孔径小的分子吸附到孔道内部,而将大分子排斥在孔道外,因此将分子筛与CeO2或TiO2复合,可实现结构择优与氧化催化协同。分子筛提供选择性孔道,限制大分子进入,同时氧化物提高反应活性和热稳定性。

分子筛及其内部结构(来源:新云医工NCmed)
小结
催化剂载体在物理结构优化、化学功能强化方面的协同改性,在加之功能复合材料的构建,可突破单一载体在复杂反应体系中的局限性,显著提升活性位点的可及性和催化选择性,这为工业过程能耗与废物排放等工艺过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为绿色化学工业转型提供核心材料支撑,从而推动能源清洁化和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目标。
参考文献:
靳玲玲,郭嵩.催化剂载体的改性与催化效率提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粉体圈整理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