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技术 > 技术前沿 > 正文
氮化镓(GaN)薄膜制备新突破,可摆脱传统单晶衬底依赖
2021年08月18日 发布 分类:技术前沿 点击量:1507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氮化镓(GaN)材料作为宽禁带第三代半导体,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确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目前,氮化物薄膜一般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制备。然而,一方面,蓝宝石与氮化物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外延薄膜质量较差,严重影响器件的性能及可靠性,成为目前宽禁带半导体制备的瓶颈。另一方面,晶体衬底本身尺寸有限、价格昂贵、不具备柔性等,限制了相关器件的生产成本及应用场景。

因此,如何摆脱对传统单晶衬底的依赖是氮化物材料制备的一大难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照明研发中心与北京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卡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实现了石墨烯玻璃晶圆氮化物“异构外延”突破。研究人员提出一种纳米柱辅助的范德华外延方法,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首次在玻璃衬底上成功外延出连续平整的准单晶氮化镓(GaN)薄膜,并制备出蓝光发光二极管(LED)。

研究人员在非晶玻璃衬底上插入石墨烯层,为后续氮化物的生长提供外延取向关系。在生长初期通过石墨烯层有效引导氮化物的晶格排列,避免了非晶衬底上氮化物生长通常呈现的、杂乱无序的多晶结构。同时,纳米柱缓冲层的引入,解决了石墨烯表面氮化物晶粒堆积的问题,通过三维-二维的生长模式切换,先纵向生长垂直的纳米柱再诱导其横向合并,成功实现了连续而平整的氮化镓薄膜。

 

石墨烯玻璃晶圆上氮化物薄膜的生长

A-F.生长过程示意图;G.纳米柱SEM图;H.GaN薄膜SEM图;I.GaN薄膜XRD表征

研究人员在这种准单晶的氮化镓薄膜上进一步生长了蓝光LED,其内量子效率达到48.67%。借助石墨烯/氮化物界面处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将生长的外延结构大面积、机械剥离至2inch聚合物衬底,完成了柔性LED样品的制备。

该研究实现了“异构外延”概念,证实了异构衬底实现半导体材料外延的可行性,为扩大半导体材料外延衬底选择范围及后摩尔时代半导体异构集成、功能融合开辟了道路。

相关研究成果以《石墨烯玻璃晶圆准单晶氮化物薄膜的范德华外延》为题,于7月31日在线发表于《科学进展》。

 

资料来源:《中科院之声》电子杂志第309期



粉体圈整理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