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妆品到食品:二氧化钛、氧化锌等纳米材料受限持续扩大

发布时间 | 2019-06-14 19:35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4171
氧化锌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钛
导读:日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针对化妆品监管发布了对纳米成分的数据要求,利益相关者需要提供包括金、铂、铜(含胶体)纳米颗粒的含量,并授权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

日前,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针对化妆品监管发布了对纳米成分的数据要求,利益相关者需要提供包括金、铂、铜(含胶体)纳米颗粒的含量,并授权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SCCS)全面评估“纳米颗粒通过皮肤吸收或通过粘膜进入细胞的可能性”。这也是欧盟在对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锌的应用提出限制后的进一步举措。

 

在此规定之前,泰国公共卫生部(MOH)对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纳米颗粒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在化妆品中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该规定已于今年3月30日起执行,要求两种纳米材料的最大浓度上限为25%,且不得用于可吸入肺部的产品。同时,对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纳米颗粒的粒径、纯度、晶体结构等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早在2017年,针对化妆品,台湾地区和欧盟就分别对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颁布了了上述限制条件近似的法规。按照SCCS发布的意见:允许涂有十六烷基磷酸盐、二氧化锰或三乙氧基辛基硅烷的纳米二氧化钛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以提升产品耐UV紫外线功能。但SCCS同时也指出,某些类型化妆品(如口红)在使用中可能会偶然摄入人体,因此在这些领域应用包覆二氧化锰的纳米二氧化钛材料时,二氧化锰的潜在有害影响应该要列入考虑范围。

 

由于担忧纳米颗粒危害人类健康,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的行业强制性限制法规已陆续出炉并不断扩展范围,不仅限于化妆品行业。比如,法国政府即将从2019年4月中旬开始正式禁用二氧化钛食用增白剂,甚至民间协会团体还敦促政府在包括牙膏、药品等所有入口产品中全面禁用二氧化钛。

另据不久前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的纳米毒理学专家团队发表于《营养学前沿》的文章显示,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发现,食用含有E171(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食物会对肠道微生物群(肠道中存在的数万亿细菌)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引发炎症性肠疾病和结肠直肠癌等疾病。

粉体圈 作者:启东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