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晶界”成果发布:普通晶界可以存在有序超结构

发布时间 | 2017-10-09 12:20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3098
导读:

10月6日,世界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在线刊登了题为《Segregation induced ordered Bi superstructures in a Ni-Bialloy》(铋原子在镍大角度非共格普通晶界上偏析形成超结构)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物理冶金界对普通晶界结构的认知,首次指出普通晶界可以存在有序超结构,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发现。

 

Ni-Bi体系中的原子尺度偏析诱导的超结构

Ni中掺杂Bi的的晶界面

 

发现

金属和陶瓷大多数是多晶体材料,一般来说,这些材料的属性性能取决于其多晶晶界的成分和结构。晶界指的是相邻晶体之间的界面。一直以来,对晶界结构的解析大多基于简单的模型体系——“特殊”晶界,亦被称为小角度或高对称晶界。然而,作为工程材料界面的主体且更具有代表性的“普通”晶界,由于研究难度大,科学界对其的原子结构知之甚少。

 

而根据对于“特殊”晶界的研究结果,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构成普通晶界的两个晶粒没有共格关系,偏析原子在晶界中不能够存在有序性。该研究成果颠覆了这一传统观点,首次指出普通晶界可以像“特殊”晶界一样,存在有序超结构。

 

意义

那么,这一发现有什么用呢?学术界认为,它丰富了传统物理冶金对普通晶界原子结构的基本认识,被认为是一个“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发现”。南方科技大学张文清教授评价说,它突破了晶界的传统观点,对建立普适性的晶界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虽然现在谈论成果的运用还为时过早,但是,应该可以这么说,该发现在原子尺度上解析晶界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晶界偏聚与材料性能的关联,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选择良性添加剂和去除有害晶界杂质来提高材料性能。

 

通俗地说,研究团队所做的晶界结构解析相当于给材料做B超,他们的B超是“透射电镜”。不过,普通晶界由于其取向随机等特性,使得透射电镜的实验观察和解析比起B超要困难太多。业界认为,该研究成果获得的关键之一,在于“展示了精湛的透射电镜技巧”。

 

当然,也不能仅用技巧来诠释获得这一重大发现的过程。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厦门理工学院喻志阳博士说,这项成果历时5年,是从20G数据、1万余张电镜照片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信息,经过无数次模型试验后取得的成果。

 

参考来源:厦门日报

粉体圈 整理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