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拥抱技术革命为理念的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表一则产业动向评论,其观点认为超声冷却结晶技术将会为半导体晶圆CMP浆料工艺注入新动力。如此高的评价于保守的英国人来说并不多见,尤其这项技术并非全新,而是已经提出并存在数年之久,或许只有业内专家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超声冷却结晶过程示意图
作用机理
根据专利查询,2017年已有使用超声辅助冷却结晶制备D90<10μm超细分散颗粒的美国专利出现,首先应用在制药领域。据其内容介绍——选取常见抛光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如氧化铝、氧化铈、氧化硅等)溶液作为基材,并冷却至过饱和状态以形成成核驱动力;利用超声(通常为20-40kHz)在该阶段形成微气泡;溶液中微气泡的快速形成和崩溃产生微流体与搅拌效果,防止局部浓度梯度并保持成核分散;由于成核过程受到持续影响,就能形成小颗粒结晶而非大颗粒。
半导体CMP
晶圆平坦化机制不再赘述,超声冷却结晶在制药方面的案例恰好适用于抛光液中分散、均质化磨粒的制备。只是,当今半导体CMP在全球范围备受重视并快速发展,对浆料中磨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主流产品粒径已达到30-300nm,而超声冷却结晶也相应进行了优化改进。
2024年披露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结合连续微通道反应器,该技术正在从批次生产转向连续生产;更大的超声频率(100 kHz)的成核/破碎平衡研究也正在进行;分散剂与PH值调整等辅助研究……总之,不单独依赖于超声冷却结晶技术的研究联动下,工艺流程和装备也日臻成熟。
最后,如果您有对相关技术的见解,不妨评论区留言讨论。
粉体圈 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