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技术 > 技术前沿 > 正文
基于生物粉体技术的国内首个小口径人工血管项目
2016年04月13日 发布 分类:技术前沿 点击量:4149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2014年,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融资2000万人民币,它的产品是以聚氨酯和蚕丝粉体作为基本材料研制出的“小口径人造血管”,这个基于生物粉体技术的国内首个小口径人工血管项目有望实现商业化。

 

 

人造血管小于4mm的就是小口径,冠心病患者在做心脏搭桥手术时就需要用到这种小口径的血管。由于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血的要求远远高于普通的大口径人造血管,开发难度较高。“目前国际上还没有正式的人造小口径产品。”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创立人——欧阳晨曦说。也正因此,心脏搭桥手术所用的移植血管主要是取自患者自身的血管——在患者腿上开一道近10厘米长的口子取出。

 

欧阳晨曦

 

目前,国内主要以涤纶为材料,在预凝涂层方面做得不够好,无法解决渗血问题。国外最热门的材料是聚氨酯,这种材料的弹性很好,但质地太软,防切割的能力很差,缝合起来也容易渗血。

 

2004年,欧阳晨曦与徐卫林教授取得了联系。在纤维材料的研究方面,徐教授发明了有机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加工新技术,开辟了天然蛋白纤维应用的新领域,这次合作找对了人。

 

他们攻克人造血管的材料问题,创造性地将聚氨酯和蚕丝粉体作为基本材料,模仿人体血管的3层结构,制造出了与人体血管结构相同、功能相近的基于蚕丝粉体的高仿生小口径人工血管。血管口径最小仅2毫米,呈白色胶质,富有弹性。

 

徐卫林

 

目前国内,人造血管70%依靠进口,其余30%也是进口的仿制品,投入生产后,这一格局将被打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进口产品,2至5年后就会堵塞。而我们的产品通畅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欧阳晨曦说,与目前动辄上万的进口产品相比,他的产品减少了进口等流通环节,国内患者将可以使用到质量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

 

目前,“杨森”已经拿到了国家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预计到2018年,就可以拿到产品资质认可,正式投入生产。一旦成功,“杨森”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小口径人造血管商业化的生物技术企业。

 

粉体圈整理

参考来源:荆楚网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