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机非金属粉体材料的质量控制中,“白度”往往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指标。从氢氧化铝、氧化铝到氧化锆、氮化硼等陶瓷粉体,白度的微小差异,往往意味着杂质含量或晶相组成的不同。换句话说,白度不仅关乎外观,更是材料纯度与稳定性的直观信号。
白色的氮化硼粉
本次“中国粉体工业万里行”走进杭州,探访一家以“检测”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杭州品享科技有限公司。这家被评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公司,是国内造纸与包装检测设备领域的领军者,长期主持、参与制定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
对于纸张行业来说,“白度”是最关键的性能指标之一。正因如此,杭州品享在白度测量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优势。此次万里行团队走进企业,不仅了解了白度检测的意义,更深入学习了白度测量背后的科学原理与仪器创新。
万里行团队与杭州品享团队合影(左三:苏红波总经理)
白度测量的科学:从“颜色”到“亮度”
许多人以为“白度”只是颜色的一种,其实并非如此。苏红波总经理为我们介绍道,在专业检测行业中,“白度”并非一个单一概念,它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测试标准:
① 光学亮度白度(R457)
这类测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白度定义,通常以R457亮度值来表征,也就是在蓝光波段(457nm)下材料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单位为“%”。数值越高,材料在肉眼中就越“白”。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白度仪在英文中被称为Brightness Tester(亮度测定仪)。它所反映的,不只是颜色,而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规律。白度测定的标准值全球统一——中国的标准白度标样(即“白板”)设在北京的国家研究机构内,确保我国白度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手背皮肤和“白板”使用白度仪测试的现场照——“白度”其实测的是亮度
例如,在氧化铝、氢氧化铝、硫酸钡、氮化硼粉体等领域,R457白度被普遍采用。精准的白度检测能帮助研发人员判断杂质控制程度;在纸张、涂层等行业,则可用于评估碳酸钙、滑石粉等填料的均匀度与配比优化。
② 色度白度
而另一种白度定义更偏向“颜色学”意义,它基于色度空间(如CIE或Lab坐标系),综合考虑光源、色调、偏黄或偏蓝的程度等因素。这种方法更适用于陶瓷、光学材料、颜料等场景,因为这些材料不仅要“白”,还要色调均匀、无色偏。
偏黄、偏蓝的各种白颜料
颜色测试中的各项参数
简单总结一下:亮度白度关注“白得多亮”,色度白度关注“白得准不准”。在实际检测中,往往会配合使用白度计与色度仪,通过两类数据的结合来全面评估材料的“白”。
从纸张检测到材料检测的延伸
虽然企业的核心客户来自纸业与包装领域,但其研发体系、光学检测技术和标准化能力,在包括先进陶瓷粉体在内的材料领域同样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苏红波总经理介绍说:“造纸行业对白度检测有很高需求,因为木浆中的纤维素本身带有颜色,要通过化学漂白和碳酸钙填充去调整纸张的白度。如果颜色偏差太大,就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视觉效果和质量控制。”
而在先进陶瓷粉体中,类似的逻辑同样成立。无论是氧化铝、氢氧化铝、氮化硼还是氧化锆,粉体的白度偏差往往意味着杂质含量的波动。特别是在电子陶瓷、精密结构件等领域,白度一致性往往被视为“隐形的质量标准”。因此,白度计在粉体检测中的应用同样重要。
智能化检测,让实验室更高效
杭州品享早在多年前便开始涉足白度、色度等光学测量仪器的开发,目前推出的多款白度测定仪,均采用0.5级高精度标准——这是远超国家1级标准的精度等级,足以平替进口品牌。
三款白度相关测定仪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品享在白度检测仪器的研发中,充分结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推出了MD17-F系列智能检测设备。该系列不仅可实现自动校准、远程数据管理,还可与企业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对接,成为“智能检测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公司自主研发的“品享云检平台”,还能够实时采集仪器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与质量追溯,帮助企业实现从单点检测到系统化质量管理的升级。
如今,凭借精准的检测实力与优秀的服务品质,杭州品享的检测设备已出口至美洲、欧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105个国家,服务于全球约一万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包括APP、金佰利、维达集团、三星、松下、伊利、农夫山泉等。
结语
总之,无论是纸张、包装,还是先进陶瓷、电子粉体等新材料,白度的测量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杭州品享正是凭借对这个关键指标的深刻理解,用高精度检测技术打破行业边界,将检测的精度、稳定性与智能化推向更多新的领域。
“高品质,世界共享”——这是杭州品享的理念。我们也期待他们在未来能够用更精准的检测,为各种材料的“白”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中国粉体工业万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