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现象从发现到如今已有70余年,人们最熟知的应用就是医学成像,但你知道除此以外,核磁共振在纳米超细粉体的表征上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吗?
纳米超细粉主要是指1~100nm范围的超细粉体,它们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高的表面能,更容易团聚、难以有效分散。这使得传统的颗粒测试方法在纳米超细粉的表征上存在着一定困难。
核磁共振弛豫法是一种原子分子级别的精密无损测试技术。它是利用含氢原子作为探针,当对样品施加一个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时就能激发氢原子发生核磁共振现象,而由于在颗粒悬浮液样品中,氢质子的状态不同,一部分被束缚于颗粒表面,另一部分则呈自由移动态,导致它们的核磁弛豫时间(核磁弛豫即磁共振引起的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分子运动性越强其弛豫时间越长。因此在检测过程中,通过测试溶液或悬浮液的弛豫时间/弛豫谱,就能分析研究颗粒-溶剂-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表征颗粒的粒度、界面润湿性、颗粒分散性等。
电子陶瓷浆料的分子状态示意及核磁共振弛豫谱
基于以上原理,相比于传统颗粒测试方法,核磁弛豫法在纳米超细粉的表征上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测量时间短,整个测量过程只需要不到五分钟。
2、仪器操作简单,操作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使用仪器。
3、原位无损检测,核磁弛豫法是通过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对物质的非侵入性探测,可直接测量浓稠的浆料体系,不用稀释样品即可获得颗粒的粒度、润湿性、分散性等相关信息,同时不会对样品造成破坏。
4、重现性好,测量结果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样品本身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受外部因素(例如光、温度等)因素较少。
5、高灵敏度,核磁弛豫法对于样品中的氢原子非常敏感,而大多数有机和无机物质都包含氢原子,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核磁弛豫法为颗粒的分级、颗粒修饰和改性、研磨生产工艺等提供技术指导。12月13-15日,北京拉莫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张善文总经理将在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粉体技术分会主办的“2023全国粉体检测与表面修饰技术交流会(第七届)”上分享报告《核磁弛豫法在纳米超细粉体表征中的应用》,现场带大家了解包括核磁弛豫法原理、应用实例、检测参数等方面的详细信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了解会议详情并报名哦!
报告人简介
张善文,山东临沂人,凝聚态物理核磁共振专业,理学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纳米颗粒表征领域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应用。
毕业后在中海油服从事于石油核磁共振测井仪的研制工作,设计了国内首款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2015年加入GE医疗磁共振研发中心,参与了1.5T医学磁共振成像仪的研发工作;2018年起创立了北京拉莫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立志于将核磁共振仪器小型化、便携化和普及化,推动核磁共振技术走进更广泛的工业应用领域。
粉体圈整理
本文为粉体圈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也不得歪曲、篡改或复制本文内容,否则本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