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圈微信高层论坛成功开通以后,短时间聚集了来自于非金属矿、陶瓷、磨料、涂料、纳米材料、各类研磨设备、表面活性剂、颗粒表征测试仪器等业内的企业家和资深技术人员。过去的一周,论坛就与陶瓷有关的粉体材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于部分论点,粉体圈小编总结如下:
话题1关于陶瓷原料要求
东莞五全立磨总经理梁用全先生:
除原材料的本身纯度以外,研磨后纯度(如含铁量等)也会影响陶瓷的白度。好的粒度分布及原料纯度影响烧结白度及烧结温度,当然,也会影响成品陶瓷的亮度。
广纳纳米总经理薛国旺先生:
以除铁为代表的除有色金属氧化物,一直是陶瓷粉体考虑的重要因素。越高端的材料,对这要求越高。
氮化硅陶瓷专家张弘毅先生:
现在陶瓷对粉体的要求其一是纯度,纯度决定了陶瓷的基本结构;其二是粒度,粒度分布对成型工艺和陶瓷密度有很大影响;铁不但影响陶瓷的理化性能,还会影响烧成后的颜色,氧化铁不除好,颜色也就无法保障。在电子陶瓷领域,更是必除干净的元素。
圈子不在大,而在于精
话题2关于硅酸锆最小研磨尺寸
无锡新光粉体总经理边浩光先生:
对于结构陶瓷,一般做到D90小于1微米或者D100 小于1微米。
萍乡中欧陶瓷徐真祥博士:
以电子陶瓷、结构陶瓷及生物陶瓷等为代表的各种高技术陶瓷对陶瓷粉体要求非常高。粉体应具备纯度高、颗粒细、粒度分布窄、组分均匀及团聚状态可控。粉体加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保证粉体具有易分散、润湿性好以及流动性佳具有实际意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目前对粉体性能的要求不系统,也没有相应标准,研磨工艺及设备比较落后,换句话说原料加工技术重视程度不高;可喜的是,近几年陶瓷喷墨技术广泛应用,建陶行业对原料加工技术升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未来几年发展建陶高效粉粹研磨技术应该有很好商机。硅酸锆在建陶行业应用d50以0.7~0.9为佳,大细,增白效果未必好;从研磨角度来看,国产研磨系统可将硅酸锆磨到:d50小于0.2微米、d90小于0.5微米及d100小于1微米。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美国康塔中国区负责人杨正红先生:
我只有一次经验: 氧化锆被研磨到4.5 小时时,中粒径突然降到30nm ,时间再长已不会变化。样品是放在乙酸乙酯中送来的,分散较好。一旦干燥,这么高的表面能就没戏分开了。所以我反对“纳米粉”的概念。两外,激光粒度仪d90以上,d10以下测不准。准确地说,算不准,拟合误差极大。
上海亚驰化学尹月燕博士:
全部颗粒在100纳米以内才叫真纳米。无机材料在各种介质(水,溶剂,油)中的分散没问题。D50. 30的氧化锆我还没做到,钛白球磨d50可以达到22纳米。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锌已有大规模生产。但在下游应用时需要解决在不同环境中分散的问题。
关于纳米氧化锆干燥,在乙酸乙酯中干燥,如不含分散剂肯定会团聚;如含有分散剂,一般干燥温度下不会分解,则有粘结效果,烘干后返粗也会很明显。但含分散剂的粉干燥后,再重新分散到乙酸乙酯中还是可以的。
完全不做改性,不做分散的话,纳米粉体只能在与自己表面亲和性好的介质中分散尚可。其它使用环境还需另做表面改性。化学沉淀过程中也可使用恰当的分散剂进行表面改性。
话题不在于多,而在于深入
话题3关于陶瓷喷墨和喷釉
江苏脒诺甫纳米材料郝小勇副总经理
喷釉,喷墨,喷干粉,三种方法类似,但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完全不同。目前,陶瓷喷釉进展不好,陶瓷市场不好,新技术在卡壳。
陶瓷釉料是不能太细的,喷釉釉料一般不小于2微米,否则很容易缩釉。一般是透明釉,也有乳浊釉的,很少。另外,喷釉估计很难流行了,厚抛釉已经出来了,效果比喷釉好。
广纳纳米总经理薛国旺先生:
根据不同产品选择不同的施釉工艺,比如浸釉、淋釉都是目前还常用的施釉工艺。一次烧成的陶瓷,还是主流。坯釉结合好,在烧结范围就可以。陶瓷,关键在釉。要和坯体搞好关系,还要迎合各种功能和人们的喜好。
专家不在于学历,而在于实战
题外话: 湿法研磨纳米碳酸钙中出现了双峰分布?
长沙矿冶研究设计院张国旺教授:
由碳酸钙应用效果决定,粉体(浆料)是中间环节。每个领域不同,粒度仪器也有多种。首先要明确哪种粒度仪。
东莞琅菱机械宋克甫总经理:
出现多峰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原因:1、物料一开始就粗细不太均匀(次要因素);2、研磨机的能量分布不均匀(主要因素);3、研磨机的线速度不够,剪切力不够。
美国康塔中国区负责人杨正红先生:
如果是纳米浆料的测定,如锦州钛业纳米钛白粉,就要选用超声法的粒度分析了,从5nm~1000微米。横跨激光衍射法粒度仪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范围,浆料浓度可到50%。
辩论不在于声大,而在于理
粉体圈整理发布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