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2年到2014年,逆差分别为170亿、166亿和177亿美元。当前我国检测仪器产业尚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状况。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盲目采购国外仪器等因素,使得大量高价进口仪器长期占据中、高甚至低端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仪器发展。国产检测仪器的发展急需要打破市场和技术瓶颈,逐步向高端市场进军。
在检测仪器领域,岛津、安捷伦等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市场。功能、参数几乎相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进口价格相较国产的高出近50%,但仍成为客户首选。未来几年间,我国检测机构(实验室)、工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集成电路)、新药研制还将采购大量进口仪器。如果这些检测数据、工艺参数等信息均被国外大量掌握,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不利。
一、国产检测仪器发展瓶颈产生的原因
目前国产仪器企业基本以研发、销售、售后三个团队组成,发展较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在其年产值的6%到7%之间。业内认为,低档同质化竞争、招投标“遭排挤”、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等因素造成当前国产检测仪器处境尴尬。
1、简单模仿、照抄实物,大部分国产仪器处于低档同质化竞争状态。北京海光仪器公司副总经理杜江认为,大多数国产仪器企业在走“低价格市场竞争”的路线,对产品成本投入不够,工艺水平较差。企业为了降价争夺市场,降低采购零部件成本,加之我国精密加工和元器件产品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仪器的检测能力,反映在仪器稳定性不高。
2、是标书提门槛,国产仪器“望尘莫及”。曾在一地级市药监局的招标书中见到“要求仪器支持七国外语”的说明。标书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写,而是为了排挤国产设备,把特定指标故意写高。很多检测仪器的国产化程度很高,但县级采购进口产品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一些单位用公款采购,不惜成本,甚至以拥有进口仪器为荣。
3、是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发展。国家认监委科标部标准管理处处长梁均说,农产品出口领域,一些国家打着安全卫生的“幌子”,对我国出口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导致只有使用灵敏度极高的大型仪器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此外,由于国产仪器评价制度不完善,国外采购商会要求设备通过国外指定机构的评价,或指定国外产品,造成国产仪器很难走出去。
二、国产检测仪器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近十年国产检测仪器和国外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断缩小。目前国内有很多新产品具有创新点明显、技术水平高、难度大的特点,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水平。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我宜多举措着力,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缩短我国仪器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首先,国产科学仪器由政府部门归口管理,统筹制订规划,支持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学、研、用相结合,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重点解决制造工艺、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软件开发、行业标准等主要问题,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其次,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实际需要鼓励应用国产仪器,建立首台(套)示范项目。探索内外资企业联合投标,国产仪器与外资技术配套等方式达到“市场换技术”的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应给国产检测仪器足够的话语权,提供推介、展示的平台。进口仪器企业可支配的公关、宣传费用很高,在一些商业化的推介会上常常用钱买时间做推广,这是内资企业不能做到的。
第三,积极推广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评价服务,通过三至五年对国内有影响力的国产检测仪器进行从研发设计到推广应用的全程跟踪技术服务。
(参考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