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方博弈,中国稀土价格始终不定,正是应了那句“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起落之际自然总有各种预测、解读。眼看众说纷纭,你来我往,昨天你刚得出结论要降价,明天他就有板有眼的证明要涨价。粉体圈觉得有必要帮助部分不明真相的朋友找到一些规律,相对靠谱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键词一:出口配额
此前,日本、美国和欧盟认为中国稀土出口配额措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而起诉中国。世贸组织在2014年8月裁定中方败诉。受此影响中国取消了出口限额。
近几年来,中国的稀土出口量一直低于出口限额,因此取消出口限额的举动并未给中国稀土的出口量和价格带来太大波动。因此,不少观点认为,即使取消限额,“需求方的购买量也几乎不会发生变化”。
粉体圈认为,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掩盖中方的事实受损。出口配额(Export Quotas)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的制度。限额内商品可以出口,限额外商品不准出口或者予以处罚。限额本身就是国家对于稀土这种战略性资源进行的战略性保护,所以,限额被迫取消一定会造成影响。你不能说目前没多大事,就真的不会有事。就好比说,不戴安全帽进工地也不一定就会被砸中,所以安全帽没啥用。
关键词二:总量控制
2014年初,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前的“稀土生产指令性计划”改为“稀土生产总量控制计划”,近日下达了2015年第一批稀土总量控制计划。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对稀土行业而言,这就需要稀土开采部门要更好的利用高科技来进行挖掘、不做简单的粗加工、要多创新,以此来实现稀土的增值和保值,进而提高附加值。
粉体圈认为,除了加强环境管理的目的,客观上,这也是对取消配额进行的部分反击。既然商品出口这一环节战役失利,那么自然必须要在商品生产环节进行补救。行业的兼并重组,正是在此大方向、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三:出口关税
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情况的变化,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决定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并保留出口关税,直到2015年5月2日。换句话说,今年5月2日开始,我国将取消稀土出口关税。
此前,中国方面一直坚称,生产稀土过剩可能会导致环境遭到破坏、并阻碍稀土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表示,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角度看,设置出口关税和稀土出口量配额是合理的举措。日本、美国和欧盟2012年3月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诉,吹响了进攻的号角。直至2014年8月,WTO上诉机构维持专家组关于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措施不符合有关世贸规则和中方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裁决,此次战役结束。
粉体圈认为,诸如类似“大幅提升稀土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利于遏制稀土走私”的观点,有片面、肤浅之嫌。短期是降低了出口成本,但同时造成的价格走低之势,将是长期后果;遏制走私更加不过是“趋利而聚,利尽而散”的自然选择罢了,为什么不该问问之前走私猖獗屡禁不止,谁该负责?
关键词四:国家收储
稀土价格在2014年11月份筑底,自稀土大集团组建、打黑政策的落实,加上2015年将收储的传闻,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氧化镝报价涨幅超25%、氧化铽价格涨超50%,当前市场货源紧张,收储一旦落地,价格将会快速上涨。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3月12日发布的市场行情来看,氧化镝、氧化铽、氧化镨钕等主流品种价格平稳,但现货市场成交量偏少,市场期待即将到来的国家收储刺激稀土价格大幅上涨。
国家收储是什么?长期性储备,用以解决严重自然灾害、战争等突然事件需要,国民经济计划执行中的特殊需要以及援外任务中的特殊需要等,如非特殊情况,不会轻易实施。越是期待,说明行业状况越是糜烂。
粉体圈认为,断奶是迟早的事,先不说眼前这口奶能不能喝到,喝到了又能饱多久?依赖非常规手段获得的利益,终归是不长久的,付出代价终归是要偿还的。很多时候,道理就是简单、朴素,可身在其中就总是看不清楚。
弄清楚几个关键词,想要得出准确观点还远远不够。我们仍然要关注的内容有:围绕出口限额取消,控制出口商数量大幅增加的同时控制出口许可证的申领门槛;围绕总量控制,行业龙头们应该加大环保投入,环保部门说话应该直起腰杆,对于盗采和走私犯罪,加大制裁力度等;围绕关税取消和国家收储,下游消费市场的持续性和产品应用的不断增多才是根本支撑。
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相信自己,能耐心看完粉体圈的分析,相信这时你也有自己的结论,咱们就此会心一笑,心照不宣,如何?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