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大力推进的陶瓷冷喷涂(CSP)增韧计划

发布时间 | 2025-08-12 10:23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81
导读:8月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INTACT(低成本高韧性陶瓷)计划内容更新,显示将通过冷喷涂加工(CSP)技术来实现陶瓷增韧。

硬、脆是陶瓷典型特征,在大多应用中“硬”是优点,“脆”是缺点。脆性材料往往突然失效(碎裂、崩角),由此导致的不可靠,难加工等问题尤其限制了先进陶瓷的应用空间和价值。8月初,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INTACT(低成本高韧性陶瓷)计划内容更新,显示将通过冷喷涂加工(CSP)技术来实现陶瓷增韧。

金属材料普遍具备较高韧性,主要因为金属键无方向性,原子滑移后瞬间就会重建键合。而陶瓷脆性根源在于共价键强方向性,所以其在遭遇微米级缺陷也无法通过位错增殖形成塑性缓冲,往往发生灾难性失效。通过人工引入位错,形成类似金属的变形机制就成了先进陶瓷突破脆性限制的有效方案。


冷喷涂工艺示意图(图源:phillips)

冷喷涂加工(Cold Spray Processing, CSP)最早在1980年代开发出来,它利用加压气体(如空气、氮气或氦气)在高温下作为推进气体,通过特殊设计的喷嘴将金属或陶瓷粉末加速到300-1200m/s的速度。当这些高速粉末颗粒撞击基底表面时,它们经历严重塑性变形后沉积形成涂层或块体沉积物。

与热喷涂相比,CSP不仅可以避免高温可能导致的分解、氧化以及晶粒粗化等问题,而且高速撞击产生的剪切应力超过陶瓷的屈服强度,迫使晶格滑移,形成位错缠结网络,而高位错区形成局部残余压应力场,迫使微裂纹绕行或分叉,消耗断裂能,从而实现陶瓷增韧。

即便上述理论支撑冷喷涂技术用于陶瓷增韧,但实际挑战仍然很多。比如陶瓷颗粒的临界沉积速度极高,界面结合强度与冶金结合无法相比,陶瓷粉体的粒度粒形对沉积影响极大,工艺可控性较差……

冷喷涂修复前后对比

美国推动的这项为期两年的项目,汇集了大学和工业合作伙伴,由明尼苏达大学David Poerschke教授领衔,集结高校与工业界合作团队。佛罗里达国际大学(Tanaji Paul教授主导)、弗吉尼亚联邦大学(Arvind Agarwal教授)、Solvus Global(Pin Lu博士与Victor Champagne博士)负责冷喷涂工艺开发与规模化应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团队(Matthew Daly教授)专注断裂行为与位错稳定性研究。Citrine Informatics(James Saal博士)将发挥关键作用,利用现有金属冷喷涂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参数建模和优化。

 

粉体圈 启东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