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适合特定应用,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

发布时间 | 2024-12-27 17:26 分类 | 粉体应用技术 点击量 | 937
涂料
导读:表面改性是无机粉体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的关键加工技术之一,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的改变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赋予其新的功能,从而拓宽材料...

表面改性是无机粉体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的关键加工技术之一,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的改变粉体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或赋予其新的功能,从而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一般来说,粉体的表面改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面改性剂在粉体表面的作用,而硅烷偶联剂作为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化合物,改善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之间的相容性和结合力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市场上的硅烷偶联剂五花八门,如何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的改性剂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来源:网络

硅烷偶联剂作用原理

硅烷偶联剂通常具有以下通式:Y-R-Si-X3其中,Y是有机官能团,可以是环氧基、氨基、乙烯基等;Si 是硅原子;R是亚烷基;X为可水解基团,如烷氧基、酰氧基等。可水解基团在水中可水解生成硅羟基(-Si-OH),进而与无机材料表面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硅氧烷键(Si-O-Si)。而有机官能团则留在无机材料表面,赋予无机材料表面新的特性,提升与有机材料的相容性。

硅烷偶联剂原理

硅烷偶联剂如何选择应用?

从作用原理可知,硅烷偶联剂的水解速度取于可水解基团X,而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反应活性则取于有机官能团Y。下面就探讨一下从这两类官能团出发,看看如何选择硅烷偶联剂。

1、可水解基团选择策略

①可水解基团的水解速度与其自身基团大小有关:在相同的水解条件下,大基团的可水解基水解速率慢。以乙氧基或是甲氧基为例,在相同的水解条件下,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速率要比三乙氧基硅烷的快。

②多水解官能团提升水解稳定性:对于要求高度耐水性的应用场合,若传统硅烷偶联剂形成的化学键水解稳定性不足,可考虑使用双官能团或多官能团的硅烷偶联剂,这些硅烷能形成紧密的网状结构,显著提高材料的耐水性和整体性能。


PS:需要注意的是,无机材料的表面性质也会影响硅烷偶联剂的应用效果。例如,羟基作为硅烷偶联剂与无机材料表面发生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羟基浓度越高,反应越充分,偶联效果越理想。此外,不同类型的羟基(如孤立羟基、缔合羟基等)对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活性不同,孤立羟基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能够与硅烷偶联剂中的硅羟基(-Si-OH)迅速发生缩合反应,形成稳定的硅氧烷键。而缔合羟基之间的氢键会降低其反应活性。

2、有机官能团选择策略

有机官能团基团作为与有机物直接接触的基团,决定了硅烷偶联剂在有机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效果,只有当Y基团能和对应的有机物基体起反应时,才能更好地提高应用效果。目前根据有机官能团的种类分类,常见的硅烷偶联剂主要包括羟基型、乙烯基型、氨基型、丙烯酸型、醇酸型等。

①乙烯基硅烷偶联剂


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主要包括乙烯基三氯硅烷、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品种,是目前用于聚烯烃材料交联的最常用的交联剂,其乙烯基官能团与烯烃聚合物在光引发剂或者过氧化物条件下引发自由基反应,实现硅烷接枝,硅烷以交联形式在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共价键以取代原有范德华力,形成三维交网络结构,可以改善其附着性能和耐老化性。除此之外,乙烯基团活性适中,还可以与含有双键的乙烯、丙烯酸酯、苯乙烯等聚合物单体化学键结合,从而可以提高丙烯酸树脂、不饱和聚酯(UPR),聚苯乙烯的粘结性和力学性能。

②氨基硅烷偶联剂


氨基类硅烷偶联剂的主要品种以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为主,其通用性强,几乎能与各种聚合物树脂发生偶联作用。由于游离氨基的存在,此类硅烷偶联剂碱性大,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且成型材料的挠曲强度随着氨基的增加也相应增加,此类硅烷偶联剂的缺点在于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早反应而达不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它们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具有阻聚作用,因此不适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

③含硫硅烷偶联剂


双-(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四硫化物分子结构

含硫硅烷偶联剂目前主要用于轮胎工业中,其通过结构中的硫与橡胶结合,烷氧基与白炭黑表面的硅羟基结合,能够改善白炭黑等在有机物中的团聚现象,并形成牢固的网络结构,可以作为硫化剂、润湿剂、补强剂等改善橡胶轮胎的多项物理机械性能。

④环氧基硅烷偶联剂


传统硅烷偶联剂易与水发生预交联反应的缺陷,限制了其在聚酯材料中的应用。而环氧基可与不饱和聚酯中的羟基反应,能够适用于不饱和聚酯中。除此之外,环氧基可在受热或酸、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环氧开环反应而与含伯氨基、羧基、环氧基、酸酐等的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尤其适合应用于环氧树脂中。值得一提的是,与其它功能性硅烷偶联剂相比,环氧类硅烷偶联剂更稳定且不易发黄,能够在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提供增强、耐候、抗湿、增容的优异性能。

⑤甲基丙烯酰氧基类


Y-(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来源:960化工网)

这类硅烷偶联剂同时具有聚合反应和共聚反应的双重特性,它既可用于树脂复合材料,还可用于有机硅或者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的结构改性。由于此类硅烷偶联剂在加热或光照的条件下易产生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在光固化有机硅涂料、清漆或胶黏剂中常作为光引发聚合交联的基团使用。

 

参考文章:

1、矽站Silstation.《不同官能基的硅烷偶联剂用途》;

2、活性高白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剂.《科普 || 硅烷偶联剂的分类与应用》;

3、添艺新材.《硅烷偶联剂作用机理与应用》;

4、硅碳创新汇.《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

5、新化原化学NCMC.《化学中的“桥梁”----硅烷偶联剂》

 

粉体圈整理

作者:Corange

总阅读量: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