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良教授:粉体输送和混合工艺中粉尘爆炸及解决方案(报告)

发布时间 | 2024-05-27 15:13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735
导读:6月13日,CAC广州国际先进陶瓷产业链展览会、CAPE广州国际先进粉体装备展览会双展同期举办的“2024全国粉体工业防爆技术与设备论坛”上,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业安全及爆炸防护研究所的张小良博...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 粉体作为化工、医药、陶瓷与玻璃、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基础原料,用量大大增加,从粉体输送到混合工艺的操作连续化程度也随着迅速增大。然而在制备,运输和使用这些粉体材料时,可能会产生隐含爆炸风险的粉尘,例如铝粉、锌粉、硅铁粉、镁粉、铁粉、各种塑料粉末以及各种食品药品等。当这些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其他助燃气体)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如有点火源存在,其能量将迅速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从而引发粉尘爆炸事故。


从原理上来看,粉尘之所以会成为“炸药”,是因为粉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与块状物质相比,粉尘表面具有更多的活性点位,接触空气面积更大,吸附氧分子更多,氧化放热过程更快,因此其爆炸下限也低,所需最小点火能量小。尤其是一些微纳米级别的金属粉体,由于其高导电性和高化学活性,不仅能量密度高杀伤力极大,其着火敏感性高更是惊人,某些条件下的超细金属粉体点火能甚至低于1J,在粉体生产运输、混合中产生的高温表面、冲击或摩擦、静电火花及不合格的电器设备等都可能不小心把它们给引爆,因此,为保障安全生产,需要对超细粉体的生产设备进行泄漏、遏制、隔离、抑制等措施。

但是在现代工业中,由于生产连续化、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对生产设备做防爆措施时,不能单独考虑一个设备,而是要把粉尘防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根据产品、工况不同,设计合理的粉尘防爆解决方案,强化全过程风险管控,还要加强应急处置。

6月13日,CAC广州国际先进陶瓷产业链展览会、CAPE广州国际先进粉体装备展览会双展同期举办的“2024全国粉体工业防爆技术与设备论坛”上,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工业安全及爆炸防护研究所的张小良博士将现场分享报告《粉体输送和混合工艺中粉尘爆炸及解决方案》,届时他将结合可燃性粉尘特性参数,对工业厂房内设机器的防爆选型问题作相应介绍,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对输送和混合等工艺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旨在为相关企业可燃性粉尘生产工程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参考,解决圈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痛点。

务实的干货报告不容错过!如您对该报告感兴趣,欢迎了解会议详情并报名哦!

报告人介绍

张小良,博士,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2023年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安全工程专业责任教授,安全工程、化学工程硕士生导师,智库专家;上海市安全生产核心专家、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安全标准化评审专家;上海市浦东新区安全生产专家;上海生态环保局应急管理专家;上海市危险废物鉴别专家;上海市环保产业协会学术专家,中国暖通空调学会通风委员会委员,苏州粉尘防爆特聘专家,长三角应急管理危化专家,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精细化反应风险评估专委会专家。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Thermochimica Acta和Fire and Materials 、Fuel、Thermochimica Acta、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中国安全科学学报、消防科学与技术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发明授权专利10余项,省部级或一级行业协会获奖5项。


CAC广州先进陶瓷展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