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证实食用纳米钛白粉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发布时间 | 2017-07-13 15:13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3644
钛白粉 纳米材料 二氧化钛
导读:

7月3日,英国伦敦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Nanotoxic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Prime a Specific Activ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以TLR4(一种激活免疫细胞的染色体)依赖的方式改变巨噬细胞的活性状态,打破机体免疫平衡。

 

在该项工作中,博士研究生黄超等研究人员模拟食品来源二氧化钛情况,观察长期低剂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发现长期喂食小鼠含0.1%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食物,其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吞噬能力均下降,趋向于促炎状态,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效应。

 

LPS(LPS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中,喂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小鼠的机体反应更加剧烈,造成的机体损伤也更加明显。而在TLR4敲除和非TLR4依赖的模型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并未产生显著的不良效应。以上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主要以TLR4依赖的方式诱导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在外界感染等刺激条件下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健康影响。

 

插曲

近年,对钛白粉毒性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甚至在2017年1月,美国高中生科学竞赛中,长岛18岁的华裔女高中生邓永艳,凭借对常用于化妆品、防晒霜和罐头食物中的钛白粉给人体造成何种影响的研究,入围300人半决赛。

 

邓永艳的研究范围是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对人体U937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危害,“虽然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在产品中含量很低,可是我的研究结果发现,它们具有毒性,会损害人体的U937细胞和免疫系统。而我的导师及其团队现在已根据我的研究结果去继续挖掘,了解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产生机制和对其他细胞的影响。”

 

意义

在食品行业,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或饮食辅料被广泛使用。研究发现糖果、口香糖和蛋糕等甜食类副食品中约10-36%的二氧化钛颗粒处于纳米尺度。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纳米效应(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使其毒性特征与相应的微米级材料明显不同,其潜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此,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膳食摄入的健康效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来源:中科院网站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