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工启动,这是世界上首个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标准在建的纳米领域科技公共开放实验平台。

前期筹建
苏州纳米所所长、实验站总指挥杨辉介绍,纳米真空互联实验装置自建设之日起就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中科院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苏州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对实验装置进行研讨,与会的数十位院士、专家经过深入讨论,最终确定了项目总体方案,并于2013年8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2014年4月8日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直到2016年8月15日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最近一次会议召开,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从启动首期建设终于走到了正式建设开工。
经过近两年半,由中科院和江苏省共同推进的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实验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在半导体、低维高温超导材料等领域解决了一批关键性核心问题,取得10多项先进专利成果,有力促进了纳米产业创新发展。
项目简介
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实验装置是涵盖纳米材料生长、表征、器件制备、加工与测试等各功能模块,形成全真空环境下的纳米材料和器件研究开发的综合实验系统,建成国际上首个真空互联的纳米科技公共实验平台,并在5到10年内产出一批带动产业深刻变革的重大研究成果,吸引和培养一批国际顶尖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一批关键的核心技术、重大产品和尖端科学装备。
后期目标
截至2015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已引进孵化纳米技术及应用企业352家,当年实现产值281亿元,初步成为国内第一的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以及全球纳米技术产业八大区域创新中心之一。园区已为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预留150亩项目用地,首期投资15亿元,先行启动室温超导和III-V族半导体激光器、3D打印等分项,三年内建成。
参考来源:新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