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行 | 晶陶锆业:驱动高校成果转化,解锁稀土锆酸盐的多维应用

发布时间 | 2025-09-15 14:27 分类 | 企业专访 点击量 | 9
稀土 氧化锆
导读:近日,中国粉体工业万里行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包头调研先进材料产业链的过程中,走进了一家正持续开拓新兴稀土陶瓷材料应用蓝海的企业——内蒙古晶...

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由于其离子半径较大,容易与其他元素,尤其是非金属的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结合,常作为添加剂调整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形成各种具有丰富的光、电、磁、热、机械和声学等功能的新型材料,在医疗、军事、铸造、汽车、照明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基石作用,驱动着全球科技产业的革新。

近日,中国粉体工业万里行聚焦“两个稀土基地(全国最大稀土新材料基地、全球领先稀土应用基地)”包头调研先进材料产业链的过程中,走进了一家正持续开拓新兴稀土陶瓷材料应用蓝海的企业——内蒙古晶陶锆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陶锆业”)。作为一家由高校成果转化而生的高新技术企业,晶陶锆业依托产学研协同,正持续开拓稀土陶瓷材料多个前沿领域的产业化突破,助力中国稀土产业抢占应用新高地。

产学研协同模式,驱动稀土陶瓷成果转化

晶陶锆业是于2017年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成果转化孵化而生,自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承接高校科研成果,推动实验室技术向市场转化的使命,因此,公司始终聚焦新型稀土陶瓷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通过与内蒙古科技大学、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组建"新型稀土陶瓷技术创新联合体",并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运营模式。

在这种紧密的校企联动下,晶陶锆业有效汇聚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源头创新力,并利用自身的产业化能力与市场敏锐度以及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作为科技产业“连接器”、成果转化“助推器”、初创企业“孵化器”及人才“哺育期”的平台优势,一方面规避了科研与市场的脱节问题,显著缩短技术成果从实验室通向市场的路径,使研发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则能精准把握国际国内先进陶瓷材料的发展脉搏,强化中国稀土材料在高端应用中的持续创新性。

从高端航空到基础农用,持续拓展稀土锆酸盐应用边界

近年来,晶陶锆业在持续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紧盯国际国内先进陶瓷材料市场的发展方向,已将多项教授团队的研发成果推向市场,包括稀土稳定氧化锆、稀土锆酸盐纳米粉体、稀土陶瓷靶材、彩色稀土氧化锆粉体等系列产品。此外,利用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晶陶锆业也仍在积极探索稀土功能材料的应用新蓝海,如光热双控智慧农膜用稀土光功能材料。

1、科技成果转化代表应用:热障涂层材料

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舰载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热端部件长期面临1600℃以上极端热场的严酷考验,但现代航空发动机高压涡轮普遍采用的镍基高温合金在1100℃的温度下就会软化变形,无法承受高速运动产生的应力,导致部件寿命锐减甚至失效。晶陶锆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代表之一,利用锆酸镧、锆酸钆和锆酸镧铈等稀土锆酸盐喷涂形成的热障涂层凭借优异的隔热性能,可为热端部件穿上了一层“防护衣”,使其在极端热场中得以实现长时间工作。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及民用舰载燃气轮机热端部件,并已建成了年产25吨新型稀土陶瓷热障涂层材料示范生产线以及年产15吨等离子喷涂(PS)用新型稀土热障涂层粉体,实现国产化替代和规模化稳定供应。


晶陶锆业热障涂层粉体及相关指标参数

2、探索稀土锆酸盐的应用新蓝海:光热双控智慧农膜

行走在多元化研发前沿,晶陶锆业正携手内蒙古科技大学开拓稀土光功能材料崭新的应用疆域,并将创新重点锚定在了现代农业的绿色发展上。公司所研发的特殊稀土配方可添加于农膜中,形成独特的“光热双控智慧农膜”。这种智能农膜具备神奇的光调控本领:能选择性吸收太阳光中对作物有害的紫外线和作物难以利用的黄绿光,并将其高效转化为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紫光和黄橙光,最终大幅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目前,这项创新技术已经在国内多家产业化农业企业中获得验证并开始规模化推广应用,展现出非常可观的市场前景。

小结

在包头这个稀土高地,晶陶锆业正以小步快跑的姿态,推动着稀土陶瓷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响应了中国稀土战略材料的深度开发需求,而其对高精尖锆酸盐材料的精深耕耘与对智慧光功能材料等的战略布局,生动展现了中国企业在稀土战略资源深度开发和创新应用上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潜能。

 

粉体工业万里行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