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泰和新材高分子新材料研究院中试基地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正式开工,标志着该公司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将打通实验室技术到工业化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该基地核心聚焦热膨胀微球和POD膜两大前沿材料的中试验证。其中,POD膜耐高温达300℃以上,拉伸强度超200MPa,性能优于传统聚酰亚胺膜,可填补国内高端膜材料空白。目前这类高端膜材料85%依赖进口,主要由美日企业垄断。热膨胀微球加热后体积可膨胀50-100倍,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电极材料可提升循环寿命20%,在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前景广阔。
此次项目获山东省450万元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补贴,享受烟台开发区“三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基地采用“共享实验室+孵化加速”模式,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生态,已有3家新材料初创企业入驻。
作为泰和新材“三轮倍增”战略核心载体,基地将强化其在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储备。按规划,2026年将完成POD膜中试验证,启动1万吨/年产业化项目,预计可将国内高端膜材料进口替代率从15%提升至30%以上,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产业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粉体圈整理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