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纳米线让红外成像不再受限!美团队开发透明电极新材料

发布时间 | 2025-08-06 10:39 分类 | 技术前沿 点击量 | 40
导读: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全新解决方案:利用直径仅约120纳米的银纳米线构建透明导电网络,并将其嵌入聚乙烯醇(PVA)塑料基体中,制成柔性薄膜,直接覆盖在传统红外探测器...

红外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医疗诊断、搜救行动和自动驾驶等领域,能在黑暗、烟雾或遮挡中识别人体热量、气体泄漏和水分分布。然而,红外相机的核心部件——电极,在导电与透光之间存在技术瓶颈:传统导电材料通常会屏蔽红外光,影响成像质量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全新解决方案:利用直径仅约120纳米的银纳米线构建透明导电网络,并将其嵌入聚乙烯醇(PVA)塑料基体中,制成柔性薄膜,直接覆盖在传统红外探测器上方,兼具导电性与红外透光性。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材料化学C》期刊上,并申请了美国专利。

银纳米线的SEM图像

银纳米线的SEM图像,显示了用于电子传输的透明区域和重叠纳米线

实验中,研究团队将该电极应用于基于量子点的红外相机,所用的量子点为碲化汞纳米团簇,能响应多种波长的红外光。相比传统采用ITO(氧化铟锡)或金属薄膜的电极方案,新材料不仅制造成本更低,柔性更好,而且在中远红外波段仍保持较高透过率,适用于低温条件下的制程需求。

“传统红外电极就像遮光帘,信号被挡掉一大半。而我们开发的银纳米线网络,就像一张‘隐形蛛网’,在传导电流的同时让更多红外光进入传感器。”研究团队成员Shlok J. Paul介绍道。

项目负责人、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Ayaskanta Sahu表示:“这项技术有望推动红外探测器从实验室走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消防员热成像头盔、自动驾驶传感器等。”

 

粉体圈coco编译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