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出台《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下称《条件》),从产能规模等方面设置条件,这有利于主流生产商的发展,加速将一些竞争力不强的锂电池厂淘汰出局。
目前大规模的拟在建、在建、现有项目,资金流入行业的速度和量都是惊人的。虽然消费电子市场已经饱和和过剩,但在以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为主要下游发力的刺激下,总量仍有空间。有权威调查机构称,仅考虑动力电池和消费型电池的需求,2018年锂电池需求将达54GWh,2020年有望达到72GWh。
解读《条件》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一个是工艺。
具体工艺抛开不谈,单看规模:电池年产能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能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能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能不低于500吨。企业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能的50%。由此可见,上游锂电产业的整合将会是一场资本血拼之战。
(粉体圈 作者:郜白)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