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走的石材加工企业,转移不走的产业后遗症

发布时间 | 2015-08-25 16:05 分类 | 行业要闻 点击量 | 4155
磨料
导读:福建南安市石材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就有252家,占中国石材产量的60%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70%,以官桥、水头、石井为主要基地的石材产业集散地群,基本形成集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磨...

福建南安市石材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就有252家,占中国石材产量的60%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70%,以官桥、水头、石井为主要基地的石材产业集散地群,基本形成集矿山开采、石材加工、磨具磨料制造、检测仪器、批发市场、出口贸易、承揽工程业务等门类齐全的石材产业链。

 

然而随着当地资源的枯竭,南安市石材加工企业逐步在寻找新的栖息地,佳利岗石,南升岗石,力丰岗石,合源岗石,祥龙岗石等大的产业巨头在广西贺州安营扎寨,投资规模少者过亿,多者数十亿元,给贺州良好的大理石粉体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会。



 

 然而在福建南安市石材加工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存在,因石材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矿山石窟在开采后遗留下一个个千疮百孔、悬崖峭壁的“天坑”,令人胆战心惊。有些石窟竟成游泳场,无人看管,可以随意进入。很多石窟周边没有护栏围住,有的也形同虚设。废弃石窟管理缺失,多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几乎每年都会因为这些石窟的存在发生溺亡事件。

 

虽然,国家新近颁布的《矿山环境管理办法》规定,矿山关闭后,必须采取措施,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对废弃石窟,采取运送垃圾回填的方法,垃圾有了处理去处,废弃石窟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隐患。不过,采用该做法的地方并不多。这些废弃石窟大多是历史遗留,一些矿山所处位置偏僻,私人开采完就走人。

 

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追求社会价值和企业利润平衡才是企业应该遵守的,而不是只为一个企业的利益,而给后来者留下灾难。


作者:粉体圈

总阅读量: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