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了粉体圈,您就合作了整个粉体工业!
氧化铝辊道窑
一、 设计参数
烧成原料
1) 原料形态 氧化铝粉状体
2) 装料匣钵 φ200×200(mm)(用户自备)
3) 移进板 240×240×15(mm)(用户自备)
4) 烧成时间 详见“温度曲线”
5) 最高设计温度 1300℃
6) 长期使用温度 1280℃
7) 炉内气氛 空气
8) 输送层数 1层
9) 输送列数 4列
10) 输送速度 1800mm/h (1000-2500mm/h无极可调)。
11) 产量 约1.2吨/24h(按每钵产量:1.7Kg计算)
二、 设备用途及结构简述
设备用途
高纯氧化铝粉的煅烧。
根据烧成工艺特别设计。
结构简述
此电炉为辊道式、炉膛内匣钵单层4列摆放。
隧道内上下布置加热元件加热,根据工艺设定各温区温度,装料匣钵摆放在移进板上,然后置于辊棒上输送,炉体传动分成3组驱动,每组驱动由单独电机和摆线针轮减速器控制,变频无极调速。人工上下料。
特殊结构
炉膛顶部采用标准莫来石聚轻楔形砖铺设,排烟气采用特殊结构,避免烟气腐蚀脱落污染产品。
三、 设备规格
设备名称
31.2m辊道式电阻炉
型号
BSD-450-13型
炉膛尺寸
31200L×1150W×250H(mm),
炉膛有效尺寸
31200L×960W×220H(mm)
坩埚尺寸
φ200×200(mm),(用户自备)
使用温度
最高温度:1300℃,长期使用温度:1280℃
炉体外形尺寸
约36000L×2800W×3000H(mm)参考
热工参数
额定功率
约450 KW
保温功率
约250 KW(和进、排气量及输送速度有关)
产品出口温度
坩埚温度约80oC(和传送速度有关)
窑体外侧壁温度
50oC+室温。远离测温点元件及加热元件的距离≥150mm。
温区、加热元件及控温点分布
详见温度曲线图
温区
11温区
加热方式
炉膛上下水平加热
加热元件
前1-6区为高温合金电阻丝加热,内置于氧化铝保护套管内。 7-11区 为硅碳棒加热,内置于氧化铝保护套管内。
控温点数
1区为单点控温,2-11区为上下控温。共21个控温点
热电偶
1-6温区用K分度热电偶,7-11温区用S分度热电偶
进排气系统
共9路进气,11路排气
进气分布
设9个自然进风口,用于向窑内补充空气,每路进气量用蝶阀调整。
排气分布
前部脱水区预热段和烧结段设6支排气管,用于排出窑内废气;
窑尾设5支排气管,用于出窑工件的强制冷却;排气管分为2组安装,并采用高温风机引风,强化排气效果;排气量大小由抽板阀控制;排气支管最后汇集到不锈钢排气总管上;接出车间外部分由需方负责。
耐火保温结构
炉膛材料全部采用莫来石聚轻隔热砖
保温层用莫来石聚轻+06轻质砖 + 陶瓷纤维板砌筑,隔热效果极佳,热容量小,节能环保。
炉体结构
炉体主架
长31200(mm),由国标型材、板材分段焊接,螺栓连接
进料架
进料架长度2400mm。
出料架
出料架长度2400mm。
炉体传动系统
传动方式
机械式(链轮、斜齿轮)传动
传动介质
φ45氧化铝陶瓷辊棒动力传输,进出口采用不锈钢辊棒传输
动力源
变频电机直联减速器,
输送速度
1000-2500mm/h(无极调速)
常用速度
1800mm/h
温度控制系统
控温方式
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方式(SCR)控温
功率输出控制
SCR控制,数量:21个,具有软启动、软关断、限流及过流保护等功能
控温点
21路,温控仪表显示
控制方式
0-100%连续可调
功率测量手段
有功电度表,每路有一块电流表
开关
每路均有断路器
SCR冷却
散热片+风机风冷
温控仪表
上海国龙数字智能仪表,0-1300℃、PID连续控制,温度补偿,超温、断偶等声光报警功能
温控柜
外观采用国际标准电控柜样式
设备外观
外观要求
制造精细,美观气派。挂板喷塑
外观颜色
根据用户要求。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