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普兰纳米科技传出消息,高性能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纳米级尖晶石结构钛酸锂生产线研制成功,并投入量产。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北京京仪敬业电工科技和石家庄中博汽车也分别宣称实现钛酸锂电池国产化。
钛酸锂外观呈白色粉末状,熔点1520~1564℃,不溶于水,有很强的助熔性质。作为负极可与锰酸锂、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组成锂电池;作为正极可与金属锂、锂合金组成锂电池。
由于其“零应变性”或“零张力”, 能够避免由于电极材料的来回伸缩而导致结构的破坏,从而提高电极的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循环带来的比容量衰减,具有非常好的耐过充、过放特征。
但是钛酸锂也有弱点。首先,由于其自身特性的原因,材料与电解液之间容易发生相互作用并在充放循环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析出,也是俗称的“胀气”,电性能也会大幅下降;其次,电池能量密度略低,并且电池一致性仍存在差异,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一致性差异会逐渐增大。
据说,普兰生产的纳米级钛酸锂负极材料采用液相法合成,通过石墨烯掺杂包覆技术,可以有效抑制钛酸锂与电解液界面的产气反应,这就避免了“胀气”现象的发生。
所谓瑕不掩瑜,与传统锂电池的石墨负极材料不同,钛酸锂负极材料具有快速充电、循环寿命长、低温性能好及安全性高等特点,前景被业界看好。国内位于河北武安的银隆钛酸锂电池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完工投产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
(粉体圈 作者:启东)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