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新华社的一条报道引爆了笔者的朋友圈,主要是因为有这样一句话“本周天津将迎来两次雾霾,一次持续两天半,一次持续四天”。记者发布报道有意无意的,都造成了幽默和讽刺的效果,不过同时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更多的心情确是无奈。
在北京的好友为了证实防霾口罩的销量,发来一张公交车上的实景拍摄,用户比例确实让笔者吃了一惊!
在上海的老同学在朋友圈发出与同事们的全家福,更是赤裸裸的向笔者炫耀福利,彰显其公司的人文关怀!
活性炭市场增速惊人
按照2014年人社部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达到了2152万,上海常住人口更是超过了2425万,而这些数字并没有包含为数众多的外来流动人口。单单从笔者所能接触到的层面,防霾口罩这样的快速消费品使用率已经接近90%以上,而雾霾影响的区域人口数量又如此之大,不敢想象类似3M这样的口罩生产商赚到了多少!
而作为防霾口罩主要原材料的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的用量更加可观。比如在美国和日本,饮用水净化活性炭吸附设施非常普遍。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约占活性炭总用量的40%-50%,美国每年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占美国活性炭生产总量的45%以上。
北京的上水己全部经过活性炭净化,上海、深圳等城市也正在推行,家庭活性炭净水器应用也开始普及。并且,在我国正加大环保力度,全行业进行产业升级,这样的背景下,环保设施和材料的市场必然大幅度上升。
资本涌入高潮迭起
资本的速度从来不慢,比如最近的消息,元力股份12月27日晚间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一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南平元力活性炭有限公司(暂定名),以把握行业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医药健康、环保储能、具有特殊用途等高端活性炭的生产能力,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略早一些,山西华青活性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正式申请新三板挂牌,11月16日其挂牌材料已在股转公司官网公开披露;再早些回到7月,福建省芝星炭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敲钟挂牌,成功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
无论什么增长毕竟也还是增长
《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令人唏嘘,而天气的冷热恰恰好比环境污染的轻重,这并非由得老翁或者企业来决定,即便是心愿,没有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也决然不会有谁甘于置身窘境。相信人们真的迎来了蓝天碧水,没有企业会来一句感慨“可怜没钱买口罩,心忧炭贱愿天霾”,这本就是最大的悖论。
但事实残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中国,包括印度等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包夹,牺牲哪个都会带来痛楚,怎样平衡都不免失衡。正是客观看待问题,才有市场咨询机构Radiant Insights发布的报告称,到2020年底全球活性炭市值将超50亿美元。数字本身只供参考,重要的是产业趋势的确非常明朗。
(粉体圈 作者:启东)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