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6月,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以外,欧盟委员会近日又决定取消浙江正泰公司和杭州桑尼能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浙江金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价格承诺资格。同时,我国8月底正式生效的“58号文件”导致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大幅减少至1926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22.5%,环比和同比分别大幅减少52.3%和69.5%。这场光伏博弈现在看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下游受挫有限,但上游明显松绑,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下游受挫有限
光伏下游,主要是组件厂商,经过08年以来的严冬考验,已经进化的铜头铁臂。虽然中小企业仍然会受到较大影响,但对各个大企业来说,退出价格协议,并不意味着公司就退出欧洲市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公司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向欧洲各国供货,这样欧盟也无法监控。
上游反击得分
而在8月生效的“58号文件”则大大堵住了多晶硅双反政策的加工贸易漏洞,这导致了国外尤其是美国多晶硅产业的尴尬局面,挑起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始作俑者开始尝到了苦果。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大幅减少至1926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22.5%,环比和同比分别大幅减少52.3%和69.5%。
利大于弊
最终博弈的结果尚未可知,相关的谈判不断结束又不断开启。不过至少,上游多晶硅产业的松绑将带来包括石英、粉末冶金等粉体行业的直接利好。进口减少带来的产能空缺又能提供多少,提供多久的帮助,这有待于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粉体圈 作者:启东)
供应信息
采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