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技术 > 粉体加工技术 > 正文
国内陶瓷烧结用碳化硅微粉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2016年07月07日 发布 分类:粉体加工技术 点击量:4213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特陶领域的多数专家认为国内特陶产品质量提升不上去,很大程度与特陶粉体的制备水平有关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没有好“米”,也烧不出“好饭”出来。在粉体圈组织的2106上海特陶会议上,山田研磨材料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周强先生,就针对碳化硅陶瓷微粉的质量控制问题做了专题报告,把企业自身的经验与行业朋友分享,这种现身说法的精神,我们确实应该点赞。本文节选报告部分内容,与朋友分享。希望大家对特陶粉体的质量控制有新的认识。

 

山田研磨材料副总经理 周强先生

 

一、国内碳化硅陶瓷粉体企业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1、技术提升困难

目前该行业的碳化硅微粉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研发机制,更缺少研发的投入,基本上遵守老的生产工艺,采用老的生产设备,普遍现象是设备陈旧、工艺提升滞后、无技术研发人员,不但如此各个企业间更缺乏横向的交流,相互保守,希望以此做到技术保密,其实各家的技术水平都是大同小异。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2、缺乏质量控制的检测设备、粉体企业无法与下游企业有效互动

目前碳化硅陶瓷微粉企业基本上只是具有粒度检测的设备,而且多为国产设备,对于检测其它质量指标的检测设备严重困乏,如比表面积、各种微量元素成分分析的仪器。所以大多只是按照下游需求提供相应的粉体产品,对于高纯超细粉体的概念有理解,但无法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无法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碳化硅微粉。另外因为缺乏检测仪器,质量控制被动,没个批次的产品很难保证稳定,但碳化硅陶瓷产品的升级一定是离不开粉体原料的升级,高纯超细碳化硅微粉生产也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谁掌握了质量控制的手段,谁拥有相应的检测仪器,谁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而国外企业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国内采购商基本也是处在弱势地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也很难与国外供应商形成有效的互动。

 

3、无法满足高端需求市场需求

国内生产企业大都依靠低价竞争占领市场,由于销售价格直逼生产成本,企业对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国内产品一直在走低端路线,缺乏研发和强力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研发水平严重滞后,这又反过了影响企业的进一步提升,成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展的死结。

 

另外由于企业利润微薄,只能勉强维持,对于企业的环保投资更是保守,企业普遍缺乏长效发展的潜力,形成恶性循环的死结。低价、环保压力成为相当一部分小规模企业两个包袱。

 


 

山田研磨材料应用领域

 

二、国外碳化硅陶瓷粉体企业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1、国外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碳化硅陶瓷粉体生产企业普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不但拥有全面的质量检测设备,而且产品型号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建立不同产品质量模型,有效满足下游客户的质量需求。

 

日本的碳化硅工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碳化硅精细陶瓷制品行销世界各国,取得良好的信誉和较好的收益,其实日本企业成绩的取得与他们对于碳化硅粉体产品的质量控制是分不开的,注重对原料的质量的控制,才造就了高质量的陶瓷产品。

 

2、国外产品普遍追求高端和环保

国外产品除了在产品质量方面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加工和生产外,还在产品的环保以及质量可追溯性方面注意很多,这些很值得中国企业来学习。 发达国家企业非常注重低碳环保,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品位从而提高附加值。所以发达国家粉体生产的企业对于低品级的产品基本没有涉足。

 

三、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碳化硅陶瓷粉体制备企业发展趋势体现3点,趋势一、整合。1、行业内部企业数量众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2、碳化硅陶瓷微粉需提高技术,增加节能环保,进行整合。3、结构行业整合也将成为趋势。趋势二、整包服务。整体承包模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趋势三、高档陶瓷微粉替代低档产品。1、以α-SiC为主体,引人注目的是高纯度和超微粒SiC,在品位方面发展β-SiC2、与下游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够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综合性能。

 

感谢山田研磨材料有限公司对本文的贡献!

 

作者:山田研磨材料副总经理 周强先生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