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为行业发展把脉
2014年11月20日 发布 分类:行业要闻 点击量:5970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2014年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于11月5-7日在山东滨州顺利召开。钛白粉行业自2012年2季度起经历了长达两年半的低潮期,目前虽然有所起色,但前景仍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八成以上企业亏损,绝大多数规划项目延迟或搁置。由于氯化法产品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实现盈利,立足硫酸法生产工艺,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是做强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当务之急。

      环保与市场共促整合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任、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毕胜认为,随着行情的急剧变化,加上严峻的环保压力,近两年,业内10家以上不具长远发展能力的小微钛白粉企业关闭、拆除,或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剩下48家生产商,正常运转的工厂有56个,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大小混杂的无序乱象。


      近两年来,业内有多家大中型钛白粉企业传出与重组有关的信息,主因都和经济状况不佳有关,虽然至今都还只是处于进行中,尚未形成最终定论,但行业整合是必然趋势。毕胜表示,在行业整合中,最有效的制约手段就是环保和市场。


     当前与行业相关的国家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新环保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也即将出台。短期来看,中小型钛白粉生产企业受影响明显,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被责令整改或直接关停;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体行业朝着节能、绿色环保、高新产业方向迈进。


       项目进度延缓或搁置


      据介绍,两三年前,公开的业内企业扩能和业外加盟新建钛白粉项目多达28~30个,涉及的综合产能达160万~180万吨/年,如果这些项目都能如期交付,到2015年,产能将陡增至420万~440万吨/年。现实情况是,除几个氯化法项目和少数硫酸法项目以外,绝大多数项目处于进度延缓或搁置状态,有的实际上已经取消。


      2013年年内竣工并在2014年释放产能的硫酸法新项目只有宁波新福、攀枝花东方钛业、广西金茂、河南佰利联、广西大华和中核华原甘肃矿区基地,隶属于南京钛白的徐州钛白化工将于2014年末建成投产。.


      毕胜认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是钛白粉行业状况变化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淘汰落后步伐加快,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产能的扩张步伐。目前,估计有80%甚至更多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预计,未来一两年,还将有一些创新能力差的中小钛白企业逐渐淡出。


       产能过剩开工率偏低


      钛白粉虽是小行业,但其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环境息息相关。我国大陆2013年钛白粉表观消费量为194.6万吨,人均占有量为1.45千克,是全球平均数(0.78千克)的1.86倍。如果剔除非颜料级产品22万吨,只计颜料级钛白粉产量为193.5万吨,2013年表观消费量为172.5万吨,人均为1.29千克,是全球平均数的1.65倍。


     从长远看,钛白粉市场消费增长将稍高于GDP,预计未来3~5年年均增长率将达8%~10%。到2015~2017年,市场消费将达每年200万~230万吨(2013年为194.6万吨),不排除阶段性的波动起伏。


     2013年,我国钛白粉综合产能为280万吨(不含表面处理和加工型企业),实际产量215.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77.0%。近年来,各地公布的扩产和新增项目曾经多达近30个,虽说其中一些已进行调整、延缓或搁置,但相当多的项目迟早要竣工投产,供需失衡趋势也将更明显。


      立足硫酸法清洁升级


      氯化法工艺是中国钛白粉工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由于缺乏核心的技术来源,要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是若干年以后的事。当前,无论是各方引进的国外技术,还是自主技术,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毕胜表示,对氯化法工艺用规划的形式来设定未来发展目标,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国家政策鼓励更应与现实相结合。目前,已竣工试产的3个沸腾法氯化法项目在实际调试中大多出现了诸多问题,在建项目前景也不容乐观。这些氯化法项目要竣工投产、达标达产,真正市场化并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当下业内企业不能盲目跟风。


      当前,业内正在经历行业发展的低谷,前两年上下热议的氯化法热度已经下降。两年来,除云南新立、锦州、漯河、佰利联4个项目以外,无一企业实质性启动氯化法项目,氯化法的前景也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述4个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


    “硫酸法是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基础和根本,我们不能期望一步登天,和国外先进水平平起平坐。全行业要正视现实,脚踏实地,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实现产品升级;因地制宜,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降低综合运营成本,实现整体效益。”毕胜强调。

(来源:中国化工报)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