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8905378277
粉体圈认证,请放心拨打!
产品分类 涂料, 电池材料, 磁性材料, 稀土, 其它材料,
  • 名称:氯化镧除氟反应原理
    关注:14
    相关:氯化镧工业级,氯化镧片状,氯化镧标准
    产品型号:工业级
    产地:山东济宁
    报价:6
    留言
产品介绍

氯化镧除氟反应原理

 

氯化镧除氟是一种高效且成熟的技术,其核心是利用镧(La³)离子与氟(F)离子能形成极难溶于水的氟化镧(LaF)沉淀,从而将氟离子从水中 “固定” 下来并分离出去。

一、 核心反应原理

1. 化学方程式

当氯化镧溶液投加到含氟水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LaCl (aq) + 3NaF (aq) LaF (s) + 3NaCl (aq)

2. 离子方程式

反应的本质是 La³和 F之间的直接结合:

La³ (aq) + 3F (aq) LaF (s)

3. 驱动力:极低的溶度积(Ksp)

这个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得非常彻底,根本原因在于产物氟化镧(LaF)的溶度积常数(Solubility Product Constant, Ksp)极低。

  • Ksp :LaF 的 Ksp 约为 1.0 × 10¹(在 25°C 时)。

  • 意义:Ksp 值越小,代表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如此低的 Ksp 意味着,当水中同时存在 La³和 F时,它们会立即结合形成沉淀,直到溶液中剩余的 [La³] 和 [F] 浓度满足 [La³] × [F]³ = Ksp 这个平衡关系式。在实际应用中,这意味着可以将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例如,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 1.0 mg/L)。

二、 影响除氟效果的关键因素

要实现高效除氟,必须精确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参数:

1. pH 值(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pH 值对除氟效果有决定性影响,最佳反应区间为中性至弱碱性(pH 6.5 - 8.5)。

  • pH < 6.5(酸性条件)

    • 问题:在酸性环境中,F会与 H结合形成弱酸 —— 氢氟酸(HF)。

H + F HF (aq)

    • 后果:这会显著降低水中 ** 自由氟离子(F)** 的浓度,导致 La³无法有效与之结合,除氟效率急剧下降。

  • pH > 8.5(强碱性条件)

    • 问题:在强碱性环境中,La³会优先与 OH反应生成同样难溶的氢氧化镧(La (OH))沉淀。

La³ + 3OH La(OH) (s)

    • 后果:这会消耗掉用于除氟的 La³,导致药剂浪费,并可能生成混合沉淀物,影响后续的固液分离。

2. 药剂投加量

  • 理论投加量: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去除 1 摩尔的 F需要 1/3 摩尔的 La³。换算成质量,去除 1 mg 的 F理论上需要约 2.7 mg 的 LaCl7HO

  • 实际投加量:为了确保 F被尽可能去除干净,实际投加量通常需要大于理论投加量,即存在一个 “过量系数”(通常为 1.2 - 2.0)。过量的 La³可以保证反应向生成 LaF的方向进行得更彻底。

3. 反应时间与搅拌强度

  • 搅拌:投加氯化镧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搅拌,以确保 La³和 F能够在整个水体中均匀接触,促进反应快速、完全地进行。

  • 反应时间:需要给予足够的接触反应时间(通常为      15-30 分钟),让微小的 LaF晶核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和团聚,形成更大、更易于沉降的絮体。

4. 共存离子的影响

水中的其他阴离子,如 ** 碳酸根(CO²)、磷酸根(PO³)、硫酸根(SO²)** 等,也可能与 La³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难溶盐,从而消耗部分 La³,对除氟效果产生一定干扰。其中,磷酸根的影响尤为显著。

三、 典型工艺流程图

一个完整的氯化镧除氟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单元:

1. 原水调节:对原水进行 pH 值调节,使其进入最佳反应范围(pH 7.0 左右)。

2. 混合反应:在快速混合池中投加氯化镧溶液,进行高强度搅拌,确保药剂与水快速混合。

3. 絮凝:将混合后的水流引入絮凝池,进行低速搅拌。在此阶段,微小的 LaF颗粒会相互碰撞、团聚,形成较大的絮状颗粒(俗称 “矾花”)。有时会辅助投加少量高分子絮凝剂来强化效果。

4. 沉淀:水流进入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含有 LaF的絮体缓慢下沉,形成底部的污泥层。上清液(处理水)从池体上部流出。

5. 过滤(可选):如果对出水水质要求极高,可以在沉淀后增加过滤单元(如砂滤池),进一步截留水中残余的微小颗粒,确保出水氟含量达标。

6. 污泥处理:定期排出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主要成分是 LaF),进行浓缩、脱水后妥善处置。

四、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 优势

    • 效率高:除氟效果显著,能将氟离子浓度降至很低水平。

    • 选择性好:在合适的 pH 条件下,La³对 F有很强的选择性。

    • pH 适用范围相对较宽:相比其他一些方法,其最佳 pH 范围更接近天然水体。

  • 局限性

    • 成本较高:镧是稀土元素,价格相对昂贵,导致运行成本较高。

    • 污泥产生量:会产生大量含氟污泥,需要妥善处理处置,否则有二次污染风险。

在污水处理中,氯化镧与氟离子反应生成的氟化镧(LaF),其去除方法主要是物理分离。

简单来说,整个过程分两步:

1. 化学沉淀:La³ + 3F LaF (s)

2. 物理分离:将生成的 LaF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来。

以下是具体的去除步骤和方法:

核心去除流程

1. 絮凝与沉淀 (Flocculation & Sedimentation)

这是最关键的分离环节。单纯的 LaF颗粒很细小,需要通过 “絮凝” 使其变大变重,以便沉降。

  • 原理:加入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 PAC、聚合硫酸铁 PFS),使其形成巨大的 “桥”,将细小的 LaF颗粒吸附、包裹起来,形成更重的大絮体。

  • 操作

1.  快速混合:将絮凝剂快速分散到污水中。

2.  慢速搅拌:让小絮体有机会碰撞、合并成大絮体。

3.  静置沉淀:在沉淀池,大絮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形成污泥层。

2. 过滤 (Filtration)

当对出水水质要求极高时,会在沉淀后增加过滤单元,作为深度处理。

  • 原理:利用具有微小孔隙的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截留水中残余的微小      LaF絮体。

  • 应用

    • 砂滤池: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和氟含量。

    • 膜过滤:精度更高,出水水质极佳,但成本也更高。

3. 污泥处理与处置 (Sludge Handling & Disposal)

从沉淀池和滤池中排出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氟化镧,这是氟的最终 “归宿”。

在污水除氟工艺中,氯化镧的作用是将水溶性的氟离子 “固定” 成不溶于水的氟化镧,而真正的 “去除” 是通过絮凝沉淀等物理手段将其从水体中分离出来,并最终随污泥进行妥善处理。

更多咨询欢迎致电18905378277

山东德盛...
山东德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访问量:26149

留言咨询

*姓名
*电话
*公司
E-mail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