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粉体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硅碳负极第三季度需求停滞 但前景仍然可期
2018年08月31日 发布 分类:行业要闻 点击量:3325
觉得文章不错?分享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采用硅碳负极的锂电池已经有少量已推向高端数码市场,硅碳负极的规模化应用似乎如箭在弦。而今年第一、二季度的数码用硅碳负极需求也是稳增,且随着部分车企“高镍正极+硅碳负极”方案的车型推出,动力型硅碳材料市场也出现了千吨的市场增量。

 

需求停滞

然而根据调研,进入第三季度后,无论是3C数码还是动力领域,国内硅碳材料市场需求出现大幅缩减,几近停滞。市场上仍有少量出货主要是满足电池企业的库存需求,电池厂家基本用回了此前的材料体系。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硅碳材料需求突然萎缩,原因在于,一方面成本价格较高,硅碳锂电池在下游的推广应用遇阻;另一方面电池在批量生产过程中还存在容量快速衰减等问题,目前应用硅碳产品并真正用好的电池厂家并不多。



 

趋势不可挡

但综合来看,按照国内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在正极材料方面,业界纷纷将目标放在了高镍材料上,而负极材料方面,业界普遍认为硅碳负极足以“担此大任”。因此硅碳材料应用是必然出路,硅碳动力电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包括正拓能源、斯诺、杉杉、星城石墨、湖州创亚等主流负极材料企业都在积极响应,纷纷扩大硅碳负极材料产能。其中,正拓能源、BTR已率先实现批量供应。

 

事实上,在负极材料领域,做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并不难,但批量生产出电化学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则非常难。而制约硅碳负极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硅碳复合材料的电极膨胀率较高;二是硅碳负极材料的循环性和库仑效率相对较低;三是成本较高。

 

对于硅碳负极材料的市场应用遇阻,主流负极厂家的一致态度是,硅碳电池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技术瓶颈突破到终端下游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预计要2019年市场应用才能爆发,材料企业当前还需继续练就内功。

 

来源:高工锂电网

相关标签:
相关内容:
 

粉体求购:

设备求购:

寻求帮助:

合作投稿:

粉体技术:

关注粉体圈

了解粉体资讯